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女主播的秘密花园 !
采访结束,为了赶新闻,也怕太过麻烦村里,在村民们殷切的目光中,一行人匆匆地离开柳溪村。他们眼中那深深的期盼让岑宇桐久久不能释怀,她盯着车窗外,山林一丛一丛地倒退,中间夹杂着一些废弃的小砖房,不知道是做什么的。
于震见她沉默,提醒道:“你别急,刘刃说商超那边的进展不错,肯定有办法的。倒是现在回到市区差不多是晚七点半。《海城大小事》九点播,只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出新闻,你来得及吗?”
岑宇桐忙收回了发散的神经,说道:“我在车上先把稿子整了。”她微合了眼,将今天采访的点点滴滴在头脑中过了一遍。
去之前,对怎么采访,她已有了初步的想法,按她想好的去采,做一条常规的民生新闻绝无问题。但是于震却带给她很多惊喜,因为他把她所有想到的采访点都做了细节化的呈现、并适当地升华。
这就是老记者和新手菜鸟的区别!
离回海城电视台有三个小时的车程,现在,岑宇桐必须根据于震的现场采访,重新地调整、润色文稿。
她不得不承认,虽然名义上是由她为主来做这个题,但是于震才是真正的主导!于震就像是一座宝藏,足够她不断地发掘和学习。而他对她的提点,又是那么地及时而珍贵。
岑宇桐,你不能让他失望!她对自己说,然后把脑中所有的杂念全部赶出去,全力构思稿件的写作。
回到海城市区后,于震在《时事》组办公的中银大厦写字楼先下了车,而岑宇桐张超则去了海城电视台。两边离得不远,开车也就五六分钟。
一到台里,岑宇桐立即把打好的腹稿录入新闻稿件系统送审,而张超则将拍回来的素材上传至画面编辑系统。海城电视台还没有用到最先进的硬盘摄像机,所以都要经过素材采集并格式转换的过程,才能将磁带上的视音频信号变成视音频文件,再进行后期编辑。
兵分两路,各司其职,果不其然地应了刘刃所说的那个词:“默契”。
正常情况下,岑宇桐等稿件过审之后就可以离开,画面由张超来编辑即可。不过因为有些画面她想着一定要用上,担心张超漏了,所以仍是留下来和张超一起完成了画面编辑,直到最后成片。
急赶慢赶,终是在《海城大小事》播出前交了片,两人相视一笑,都松了口气。
离开海城广电大楼前,张超喊住了岑宇桐:“宇桐,给你个小礼物。”
耶?岑宇桐好生意外,笑道:“这么好?还没到我生日呢!”
张超“嘿嘿”一笑,递给她一个u盘。
岑宇桐更是疑惑,问道:“这是什么?不会是……十八禁吧?”
张超哑然失笑:“美女,注意形象好不好!”停了停,左右一看,低声道:“是你那朋友的视频。不给播了,我想着很可惜,所以就在带子洗掉之前转好格式存起来了,给你做个纪念,拍得这么辛苦,还吃了那几记拳,就这么洗掉,实在是……”
岑宇桐感动极了:“超哥……谢谢你。”
张超忙道:“小声。素材外流可是严重错误,你自己收着就好。”
岑宇桐道:“我晓得。”不播就洗掉的素材,又不涉及到重大事件,其实也不会有人去查,难得是张超那么有心,怎么叫她不感动:“超哥,等莴笋的这条新闻做完,我请你吃顿大餐谢谢你!”
张超拍拍她:“这话我记住了,你跑不了。”
岑宇桐笑道:“怎么可能跑嘛!”
与张超道了别,出得海城广电大楼,十一月的南方,还不到冷的时候,空气清爽,夜空明亮,她抬起头看那圆圆的月,突然十分想念李凤轩。
其实他离开,也不到一周而已啊。只是,谁知道再见到是几时?
拨了他的电话,却是盲音。他没接,过了一会,回了个短信:“我在谈驻场的事,房子有眉目了,一切安好,勿念。”
明知道他从来报喜不报忧,但她选择了相信。她相信李凤轩,相信会有人欣赏他,他会得到他想要的大众的承认。如果连她都不相信这些,那么他又怎么会有信心呢?
一面想着心事,一面从海城广电大楼步行走去《时事》组所在的中银大厦。今天的采访靠着于震算是比较成功,那么后续呢?新闻不能止于此。她想去找找资料、理理思路。
《时事》组其实是挂在夏沐声所注册的“实时影视”公司名下制作、在海城电视台播出,所以办公的主要地点当然是在“实时影视”,而非在海城广电大楼。
夏沐声在中银大厦租了一层楼作为“实时影视”的办公场所,除了全力做《时事》外,也会接一些外面的影视制作活儿。不过他是电视台做新闻栏目出身的,有严重的严肃新闻情结,固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精力还是放在《时事》,其他的散活,都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接。
身为老板,夏沐声并不是那种坐着收钱的型,而是事无巨细都要自己掌控才甘心,所以加班是常有的事。今天晚上,自然也不例外。
墙上的壁挂电视开着当背景音,九点二十,《海城大小事》播到过半,题为《美味莴笋谁来买》的新闻开始了。
夏沐声停下手上的事,认真地看起新闻。
凭心而论,作为系列报道的首条新闻,岑宇桐做得很不错,点面皆有,细节动人,水灵灵的莴笋和愁眉苦脸的柳溪村村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叫人看了就忍不住想帮帮他们。
片子的最后,岑宇桐又文艺了一把,将当天的采访串成半分钟的短片片花,最后的定格,正是柳承德那张充满了自豪的笑脸:“我的莴笋是好的,尝尝吧!”他仿佛在这样说。字幕同时打出了海城电视台的新闻热线,并发动大家在网络媒体上一起发力,让更多的人看到有关于柳溪村莴笋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