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 第20章 病,要疗愈(8)

第20章 病,要疗愈(8)

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

    很多独生子女小的时候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的,再加上父母,6个大人去宠爱一个小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孩就成为家里的“小公主”和“小皇帝”,“一人独大”。他们在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再加上现在的物质经济条件比过去好很多,独生子女无论要求什么,都会得到大人的满足。又因为缺乏与兄弟姐妹互动的机会,就会造成幼儿自我中心的性格,因此到上幼儿园的时候会表现为自私自利,不喜欢和他人分享。

    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懂得分享教育,孩子会培养成乐于分享的性格。比如,父母自己是个乐于分享的人,也常常主动说起分享的美好,让孩子感受到与他人分享的快乐,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孩子也会懂得分享。还有的父母会跟孩子一起读书,或者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把他当作平等的家庭成员看待,比如一起洗水果,倒垃圾,做卫生,轮流玩电子产品。我看到有的年轻父母就做得很好,跟孩子规定一家三口轮流玩iPad的切西瓜游戏,每个人玩多长时间。这样的分享教育下,独生子女也能具备分享的能力。如果家庭教育中缺乏分享教育,则孩子的分享意识和能力较弱。

    美国是强调个人主义的国家,他们会有许多超人、个人英雄题材的电影电视。强调个人的价值和能力,觉得只要一个人很努力就能实现梦想,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还能为社会作出很多贡献,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梦”。个人主义同时把个人的权利和隐私放在首位。中国一直都是一个讲究集体主义的国家,但是受到美国个人主义的影响,又没有正确学习人家的精神内涵,反而变异了,变成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人利益的自私表现。

    一封关于分享的邮件

    很巧的是和朋友讨论这个话题之后没多久,我就收到一封豆友的邮件,标题为“我始终不懂分享的要义”。正文这样写道:

    meiya,你好,看了你的许多文章,很多是你和你的粉丝们的分享,是你和陌生人的分享。而我始终不懂分享的要义。中国人的思维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很不幸,我的脑海里也有这样的思维模式。原因是我现在的积累本来就不多,但我还要把仅有的积累分享给周围的同事就会让我觉得很没有安全感。久而久之,大家都采取保守而自私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这很让人窒息。或许是我的内心是有点骄傲而常常戴着有色眼镜识人吧(我知道这样很不好),在我确认这个人是我的朋友之前,很少主动示好。可我的朋友们都觉得我是个还不错的人。现在大家的普遍思维都是你不对我好,我绝不对你好,说白了--怕吃亏。总觉得对方如果不能感知到我为他们做的,或者他们不能在适当的时候对我曾经为他们做的回报的话,我就会觉得很恼怒,并且在心底把这个人打入冷宫。

    或许是我还没有真正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崇高境界吧。

    meiya,请告诉我,怎样从自己开始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看完这封信,我才知道原来有年轻人对“分享的要义”充满困惑,而且还为数不少,他们不喜欢分享,害怕分享。除了以上我和朋友总结的几点原因外,还受“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思维模式左右。这一思维观念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被很多人奉为至理名言。因为这句话,很多师傅在教学的时候都会留一手,对学生处处设防,百般挑剔和抱怨,对很多实用复杂的技能遮遮掩掩,不肯倾囊相授,生怕学生学会了超越自己,取代了自己的位置。我父亲在他年轻的时候跟着一个师傅学砌砖盖房子,他的师傅就是这样,不肯多教他东西,生怕教会了学生饿死自己,有的时候还会教授错误的东西,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受限于自己的能力。盖房子的很多技能都是我父亲自己摸索和感悟出来的,后来他还看了建筑方面的书,参加技能培训,不断自学并且修正以前错误的知识技能,才终于成为我们那一带优秀的乡村建筑师。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在过去确实是对的,因为那时候科学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掌握了一门技能就能安身立命,养活一家,甚至荫及后世子孙。所以,有的技能传授有很多限制条件:比如,传男不传女,传同姓不传异姓等。一旦出现竞争者,就感觉如临大敌,面临的是生存危机。以前看古装电视剧,当一条街出现另一家打铁铺时,先来者恨不得杀了后来者,因为害怕竞争,害怕无法立足生存。但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种思维在现在这样一个高速的信息时代却丧失了普遍意义。因为如今知识技能更新的速度不仅仅是日新月异,而是分新秒异,尤其是在电子科技领域,表现尤为明显。前两年发展强劲的手机品牌诺基亚有谁想过它如今濒临破产的困境?在今天,如果一个人没有终身自学的能力,没有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自我要求,没有迎接挑战的勇气,适应竞争的勇气,就算学生不超过他,其他人也会很快超越他。“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蓝而胜于蓝”这是无法更改的历史发展规律。我想真正的好老师是不怕学生超越自己的,而是喜欢被自己的学生超越,这不仅体现了“名师出高徒”,还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有的老师更卓越,甚至与自己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彼此竞争,彼此成长,携手进步。

    关于分享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分享?分享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大、很难,但是我正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

    分享能够收获友谊,收获快乐,收获尊重。我曾经当过大半年的幼儿教师,经常听孩子讲发生在幼儿园里的事情,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愿意把自己的新玩具带到幼儿园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孩子性格更开朗,更快乐。他们会告诉我自己把玩具分给其他孩子时,他们一起玩的状态,大家都很开心很融洽,彼此的关系很亲近,鲜少发生争执。乐于分享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拥有更多的朋友,受到更多人的喜欢,同时其他人也更愿意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玩具。分享,让孩子收获到了友谊和快乐。其实,这一点在大人的世界中也能看到。在公司中,更愿意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更愿意帮助其他人学习和成长的同事更受大家喜欢和信赖。大学刚毕业时,我和其他几个毕业生在一家公司实习。有一个同事很乐意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教给我们,如果我们有问题请教他,他也热心地解答。于是大家都喜欢他,尊重他。虽然实习结束后,我们离开了那家公司,但是对这位同事的印象都很好,心怀感激之情。

    我在纽约时报中文版上看到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伊丽莎白·邓恩(ElizabethDunn)和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学副教授迈克尔·诺顿(MichaelNorton)合著的新书《幸福的金钱:花钱的科学》中的一段话。书中说:把钱花在别人身上会比花在自己身上更快乐,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一样的,并做了一个科学实验:“给予带来的情绪上的收益也适用于小孩子吗?他们总是紧紧地抓住他们的东西,就好像那是他们的命一样。为了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和发展心理学家基利·哈姆林(KileyHamlin)合作,给小孩他们眼中的金钱--金鱼饼干。从他们喜笑颜开的样子,我们知道,他们对这个意外的收获特别开心。但是有件事让他们更开心。当他们把饼干分给他们的新朋友--猴子木偶时,他们是最开心的。且不说猴子木偶,我们得出的结论很明显:幸福的最大化并不等于占有最多的金鱼饼干。必须明确,有更多的金鱼饼干(或者金钱)不会减少我们的快乐,最初的那几块饼干带来真正的快乐。但是我们不应该只专注于我们的碗里有多少,我们更应该认真地思考我们该怎样去使用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将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分享和给予他人,而不是紧紧拽住,会让我们获得快乐和幸福,我想这就是分享的要义之一。

    分享是为了提高和完善自己。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数学一直很费劲,要很努力才能考个优秀。像我这种数学水平应该是没有资格教别人怎么解题的,但是恰好相反,有许多同学喜欢问我数学题,因为我很热心地把自己所会的知识教给别人。我并不是真的那么大公无私,我喜欢教别人是因为发现当我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得更好,相当于复习巩固了一遍自己的知识。有的时候我还会在教别人的时候找到更巧妙的解答方法。到现在,我也经常把自己的读书笔记、书评发到网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因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自己也有所收获。有的时候看到大家的评论,我会感叹:原来还可以这样想,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这能激发我的新想法,对这本书获得新的认识。

    最近在看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他也提到这个观点,还说明了其中原理。“如果,你是个完美主义者,总是想着更上一层楼,那还有另一个终极技巧--把你学会的东西教给别人。清楚明了地表述那些你自以为了解的东西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有的时候,你没能给别人讲清楚,可能是你自己没想明白。更多的时候,被教者的提问,往往会令你发现你的想法还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不要吝啬你的时间,不要吝啬你的精力,更不要目光短浅。记住,教别人等于自己学,只有学好的人才有可能教别人。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在知识上不吝共享的经历,最终会让你明白这是最好的助人为乐的方法,并且获得的永远是尊重。”

    我们真的没有必要担心教会别人,自己就落后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分享不仅能收获友谊和尊重,还能提高和完善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在我们的爱情和婚姻中,分享也至关重要。李子勋在答关于婚姻与爱情的一文中说道:“人性立场上,婚姻应该具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互利,一是分享,一是并存。”其中他这样谈分享的意义:“爱情分享包含快乐与幸福,也包含不愉快与分歧。同时,分享还意味着互助和互相给予的一种归属感。可以多说’我的是你的‘,但是少说’你的是我的‘。把自己觉得好的、快乐的、令人幸福的东西奉献给对方,但不强求对方也把这些给自己。”我们人生来孤独,需要独自一人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而分享能减弱这种孤独,如果没有分享,没有给予,没有一路上前行的朋友和爱人,我们如何能确定自己感受到的快乐与痛苦是真实的,如何能确定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才感受到生命的愉悦与艰难,生命需要分享,分享让我们不再孤单。

    最后我们应该看到,只有一颗自信充盈、有安全感的心才更有能力去给予、去分享。就像信中的姑娘所言,因为自己积累本来就不多,所以把自己仅有的积累分享给周围的同事就会让她觉得很没有安全感。有个关于音乐家的段子很有趣:据说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李斯特(Franz Liszt)是个花花公子,脾气时好时坏,跟许多朋友关系疏远,但是他还是被认定是那年头品德最好的音乐家,因为他真心帮扶格里格和斯美塔纳,提携后辈总是不遗余力。另一个作曲家柏辽兹猜想:这人太信赖自己的天才了,内心极其强大,不嫉妒任何人,所以感受不到别人的威胁。这个段子有趣又充满哲思,只有做一个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自信充盈的人,一个境界高远豁达的人,才更懂得分享,更乐于助人,也更不会计较付出之后是否有回报,就像一个大力士不会因为替别人搬走一块阻碍的石头没得到报酬而恼羞成怒,因为,这只是他的举手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