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花开淡墨 !
墨池回到了家。
墨溪在学堂中午不回来。墨若璧和柳顺娘给她留了午膳,又仔细询问了她在元府的情况,知道一切顺利柳顺娘开心的眉眼带笑。
墨池午间小憩了一会儿,便随着父亲去了诊堂。
墨若璧在宜阳很受民众爱戴,一方面是因为他医术高明,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宅心仁厚。
墨若璧带妻子来宜阳的当年便开了“本草医诊”,来年生下了墨池,到今年已是到宜阳的第十三个年头。
他诊病从来不看病患的身份,除非急症,否则不论谁人都得排队。而且除了急症,其他病症他也概不出诊。对家庭贫困的重症病人他还会减免诊金,这些年不收诊金还倒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医者父母心’‘仁心仁术’等赞美医德的词语用在墨若璧身上再合适不过。
墨大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会看眼色。这是宜阳人调侃时说的。
这还得从墨池四岁那年说。
墨池四岁时,有一天墨大夫正在为病人诊病,突然听到外面吵闹异常,叫来大童询问才知道是隔壁的‘绣云房’出事儿了,不知是谁家的公子带着小厮要砸店,说’绣云房‘的绣品以次充好,张绣掌赔了半天不是也消不了那位公子的怒火。
一会儿功夫门外的街道上就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大家七嘴八舌评论的好不热闹。
外间太吵,墨大夫这儿都是身体不适的病人,病人被街道上的看热闹的人吵得身体更加不适。
于是墨大夫出马了。
不成想那位公子一见到墨若璧眼睛立刻就绿了,本来一张脸色迷迷的对着张绣掌,这会儿那绿眼神儿直看着墨大夫一眼不眨。
看热闹的人里有知情的,悄声说这位满眼放绿光的公子是本地乡绅张善人家的二公子,常年在渭南跟着张老太爷和老夫人住。
张善人的妹妹嫁给了户部侍郎的庶子,据说二公子是她看着长大的,十分得她和张家老夫人的宠爱。所以后来长大了也舍不得送回宜阳。
这次张二公子只是回宜阳探望父母。这位张二公子在渭南还有个‘浪荡公子’的称号,是个男女通吃的货色。
知情人看着张二公子眼中的绿光感叹,墨大夫这次清白难保啊。
张二公子很兴奋,他本来看上了张绣掌,想着一个独自撑家业的女子,找找事儿吓唬吓唬估计也就到手了。不成想半路杀出个打抱不平的,而且还是这么一个玉树临风的俊俏公子。
后来的情景具体是怎么样大家众说纷纭,但都肯定的是墨大夫当时好像完全看不见张二公子眼中的绿光和张绣掌给他使的眼色,尽管这眼色使的旁边一圈看热闹的人全都看懂了。
他很顺从的跟着张二公子去了张善人家,半个时辰后又安然无恙施施然的回了家。
再一个时辰后张公子被张大善人送回了渭南,而后几年都不曾回过宜阳。
从此宜阳就有了墨若璧墨大夫其实是来自长安的大家族之子,只是做了错事被驱逐出家门的传言。跟着这个传言流传的就是墨大夫不会看眼色的调侃,不管是张二公子‘带着色的眼’还是张绣掌‘眼珠子快要转掉的眼色’他都没看懂。
不会看眼色当然只是宜阳人的笑谈,但是墨大夫不看没病的人眼色、只看有病的人脸色,这种诊病的原则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墨池十一岁那年问过父亲这个传言,墨若璧并未多说,只告诉墨池,医者需秉承治病救人的原则就好,救得是身体有病的人,脾性有病的治不了。
他在这句话后面又缀上了一句:“这句话是你的爷爷我的父亲告诉我的。”
墨池明白了,父亲秉承的原来是乃父之风。
墨池依旧每日随父亲去诊堂,只是她比往常多了一件事,就是抽空跟母亲学习厨艺。晚间她继续研究药理,用各种食材去搭配药物。不说期间浪费了多少食材和药物,反正她的厨艺的确很有进展。
如此过了三个多月,夏蝉收噪,秋雁戴来。
又一日大早,墨池如约去了元府,厨房里的厨娘如今对她不敢再有一点儿怠慢的心思。
四公子自小体弱,自从五岁时染了风寒差点儿丢了小命后,老爷夫人更是胆战心惊。平日里游河怕吹了风受寒,踏青怕染了潮气咳嗽,因此四公子虽然已十六,却因为诸多不便也没什么朋友往来,平日里只是在房内看书习字,出次府也要跟上好几个小厮,生怕在外面有个好歹。
这三个多月四公子的胃口却一直不错,身子也康健了许多,前几日去了任水河对岸的‘紫~阳观’上香,小厮还陪着在郊外踏了青游了河,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虽然四公子的身子仍然虚弱,但假以时日,谁说他不能恢复的如其他男子一样康健呢?
因此如今这个墨家小娘子是元家的福星。就是二小姐也因为前几日讽刺了墨家小娘子,被老爷训斥了。更何况他们这些下人。
今日墨池打算做小刀鱼豆球汤,小刀鱼体型窄长,看上去如它名字一般,像一把半尺长的小刀,是任水河特有的鱼种。
豆球是柳顺娘的独门绝活儿,做法跟豆腐类似,但是制作的过程中加入了她特制的蔬菜汁和几种大叶菜,因此口感更加鲜香,营养更加丰富。整个大陈朝怕只有她家能吃到这种豆球。
一番煎炸,等小火熬汤时墨池放进了她按比例配好的茯苓、五指毛桃、苍术、五加皮,这些药材对去除湿气很有效果,元誉畏寒,体内湿气重,去湿气的药膳需要长期食用。
小火熬汤需要一个时辰,墨池拿了本《神农本草经》开始看起来。
几个厨娘一边做饭一边闲聊,墨池只负责小公子的药膳,府里所有主子的膳食还是得她们来做。
这几个月张妈和几个婆子已经适应了墨池的习惯。小姑娘总是在煲汤的空档拿本书看,从不和她们一起闲聊。
不过她们也喜欢这个小姑娘,一方面是因为主子对她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姑娘从不会因为元县令夫妇的重视而摆架子,见了她们姨姨婶婶的叫着,让她们这些人很舒心。
富贵人家的下人们大概总是喜欢议论主子的是是非非,尤其是对议论主子的隐私敏感又执着。
墨池今日便听见了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