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 第47章 抵巇第四:见微知著,及时补救 (1)

第47章 抵巇第四:见微知著,及时补救 (1)

作者:姜尚 鬼谷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小的东西可以引发大的危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裂隙,而这种裂隙会由小变大,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做事情要仔细,发现了不好的事情要从源头上遏制其发展;如果开始没有发现,后来发现了,就要及时补救,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对于细小的事情要有长远的眼光,要预知其对以后的影响,未雨绸缪,防止发生大的祸患。鬼谷子认为万事万物都是起于秋毫之末,一旦发展起来就会像泰山一样根基宏大,错过时机就无法补救了。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了无法遏制的地步才发现,那么干脆就不要遏制,加一把力,让其彻底毁坏,然后重塑。

    当然,事情能补救还是得补救,毕竟重塑一个新的东西,一切都需要重新建立。

    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者,罅①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②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③,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④,兆萌芽孽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

    天下分错⑤,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⑥,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⑦。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芽巇罅”。圣人见萌芽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⑧。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①罅(xià ):裂缝。

    ②因化:顺应变化。

    ③秋毫之末:指秋天动物所生出的细毛,形容细小。

    ④施外:施教于人。

    ⑤分错:分裂,离析。

    ⑥作:兴起。

    ⑦伐射:相互射杀。

    ⑧右:上位。

    世间万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万事万物也有聚合分离的法则。虽然距离近却不曾发现,距离远却会相互了解。距离近的却看不见,是因为没有认真观察对方的言辞;距离远反而可以通晓,是因为经常走动,相互体察的结果。所谓的“巇”,就是指“罅”。“罅”是小的裂缝,慢慢发展就会变大,变成“涧”。“涧”慢慢发展就会变成大裂缝。在裂痕刚刚出现的时候,都是有征兆可寻的,可以通过“抵”的方法使其弥合,通过“抵”的方法使其停止,通过“抵”的方法使其减小,通过“抵”的方法使其消失。如果裂痕太大无法消除,就彻底消除,弃旧取新。这就是“抵巇”的原理。

    当事物出现危险的征兆时,只有圣人才会有所察觉,而且能妥善处理,保全其功用。圣人按着事物的自然变化分析事物,说明事理,通过各种计谋,来观察细微现象而采取措施。事物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就像秋天动物所生出的细毛一样微小,一旦发展起来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样雄厚。当圣人的德政推行到天下以后,奸佞小人的一切阴谋诡计,都可以用“抵巇”的方法排斥。“抵巇”塞闭缝隙,是一种有用的方法。

    天下分崩离析,上面没有贤明的君主,官吏们的道德沦丧,那么进谗言干坏事的小人就会出现,而真正贤良的人却躲藏起来,贪图利益弄虚作假的人趁机兴风作浪,君主和臣子之间相互猜忌,朝廷上下的关系土崩瓦解,诸侯之间相互征战射杀。父子之间关系离散,甚至反目成仇,这就是国家动乱前的征兆(国家动乱前的细微变化)。当圣人看到这些轻微的征兆时,就会采取“抵巇”之术治理。当世道能够治理时,就应当采取弥补的“抵”法,使其“巇”能够得到弥合,从而保持其完整性,并且使它能继续存在下去;如果世道已经坏到不可治理的地步,就要用“抵”法,彻底把它打破,并且重新塑造它。或者这样的“抵”,或者那样的“抵”;或者通过“抵”让它恢复原状,或者通过“抵”将它重新塑造。传说中上古五帝时,就是以“抵巇”之术治理天下;上古三王时,就是以“抵巇”之术得到天下。诸侯之间相互运用“抵巇”之术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个时候,善于运用“抵巇”之术,才是上策。

    自从天与地有了“离合”“始终”,万事万物就存在着裂隙,不能不对此有所察觉。要想对此察觉并且有所研究,就需要用“捭阖”的方法。能用捭阖的方法驾驭这些裂隙的,只有圣人,圣人是天地的使者。当世间不需要使用“抵”的时候,他们就深深地隐居起来,等待时机复出;当世道需要用“抵”的方法时,他们就不再隐匿,出来为“抵”裂隙出谋划策。这样,可以跟上面合作,可以对下面督查,既能有所依据,又能有所遵循,掌握着天地间的神妙变化。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位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他对楚襄王说:“在宫里的时候,您的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您出宫的时候,鄢陵君和寿陵君又总是跟随着您。您和这四个人走得太近,却不管国家大事,国家再这样下去就危险了!”

    楚襄王听了很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吧!说出这些话惑乱人心吗?”庄辛答道:“我感觉到事情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才会说的,绝对不敢故意乱说楚国会有什么不幸。如果您还是继续宠信这些人,楚国到最后一定会灭亡的。您既然不相信我说的话,那么就请准许我到赵国去躲一躲,看事情最后究竟会怎么样。”

    果然,庄辛走了还不到五个月,楚国就遭到了秦国的侵犯。楚襄王这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立刻派人把庄辛找了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补救。庄辛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看见兔子就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等到羊跑掉了去补羊圈,也还不算晚……”

    看完这个故事,很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词语——亡羊补牢。这个词就是根据庄辛最后说的那两句话得来的,表达的意思是处理事情发生错误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最可怕的事情是发现了错误却不去补救,造成不可收拾的大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鬼谷子》第四章讲的是弥补裂隙的方法,其实就是告诫人们要善于发现,见微知著,及时补救已经发生的错误。

    “抵巇”之术的运用讲究从细微处下手,平时要注意观察,懂得未雨绸缪,把不好的事情扼杀在摇篮里,要有长远的眼光,预见到事情以后的发展。如果犯下了错误,要及时补救,不要一错再错,否则事情发展到最坏的地步时,就无力回天了。

    项羽和刘邦两个人最终的不同结局可以说是前文最好的阐述。他们一起攻打秦朝,都是农民起义的领袖,最终是刘邦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汉朝,成为汉高祖。本来皇帝很可能是由项羽来做的,但是为什么最后刘邦会后来者居上当上皇帝呢?这要从“鸿门宴”的故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