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生于1871 > 第五十二章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第五十二章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生于1871 !

    此时的刘少卿正在紧锣密鼓的训练士兵。

    从山西回到老巢后,黑旗军立刻召开了营、哨一级的全体将领大会。会上,黑旗军的将领们在刘小公子的启发下,深入的讨论了前一阶段作战的得失。并针对黑旗军目前的情况作了深刻的自我剖析。

    在第二次纸桥大捷后,黑旗军上下难免出现了一些骄傲的气氛。作为军人,身上有傲骨是好事,但是作为指挥官,脑子里带了傲气就是致命的。

    在纸桥以几乎一对一的比例完败李维业,让黑旗军的部分将领——包括刘永福本人——产生了自大的心理,以至于在怀德、丹凤和山西,连着喝法军打了三场硬仗。而且这三场仗是一次比一次凶险。

    怀德之战虽然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但也勉强还可以说是大败波滑。丹凤之战就完全是运气了。要不是波滑胆怯,恐怕李唐现在能不能囫囵个站在这儿都难说。

    到了山西之战,黑旗军更是损失惨重。第一天的战事就爆发出危机,要不是刘少卿灵机一动,恐怕不但浮沙村阵地夺不回来,连河堤上的两个营都得被人家包了饺子。

    这样一算,如果是打阵地战,那么在一比一的情况下,毫无悬念,那就是完蛋的完啊。哪怕是一点五比一也没戏,除非是是二比一,倒是还能坚持坚持,但是也是短时间的,时间一长,还是完。

    为什么?

    火力不足啊!

    无论是炮火还是速射武器和人家都差着老大一节呢。就算是步枪射击,精准度也不如法军。再加上补给几乎为零,那还不死等什么?

    这么深入的一分析,所有的将领们立刻就顿悟了:还是小公子说的对,咱的水平,就是应该发挥在运动中打闷棍的战略战术,不要想着和人家明刀明枪的对阵,咱还不是个。

    于是,黑旗军痛定思痛,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尽量避免和法军进行阵地战,尤其是临近河岸的阵地战,决不能打。

    第二,如果迫不得已不得不打阵地战,那么一定要想方设法的毁掉对方的炮兵火力。

    第三,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定要加强士兵的射击训练,同时,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炮兵队伍!

    第一条最容易实现,无非就是一句话:打得赢打,打不赢跑呗。

    第二条有点儿难度,要怎么才能打掉敌人的炮兵火力,那不是靠想当然的指定几个战术方案就能实现的,那得因地、因时、因人制宜才行。

    第三条最难,现在黑旗军是有一些速射炮、山野炮和机关炮了,但是没人会操作啊。就算是刘少卿这样逆天的妖孽,也不是全能的。打是能打,但是打得准、打得好,就必须要有专业的教学才行。

    可是向朝廷表示帮忙找几个炮术教师的申请打了快半年了,到现在一点儿音讯也没有,要想靠黑旗军自己来找教授炮术的专业人员……

    别逗了,哪有这样的人愿意到土匪窝来?

    毫无疑问,这次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会上,黑旗军的指战员们明确了思想、统一了认识、发现了不足、更深刻体会到了斗争的残酷。最重要的是,本次会议进一步确立了刘小公子在军中的地位——毕竟,这次山西战役黑旗军能够全身而退,和这位小少爷天才的指挥艺术是分不开的。

    不过现在洋鬼子毕竟已经占了山西,下一步可能就是永福或者宣光。黑旗军从山西退了出来,但不能一退再退。等、靠、要不是刘少卿的作风,无论成与不成,也要把队伍先练起来!

    于是乎,黑旗军上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练兵活动。

    浮沙村争夺战暴露出来黑旗军因为身体素质问题而造成的近身拼刺的短板,咱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技击流传,那能在这上面输给洋鬼子?一方面广邀名师,另一方面黑旗军自己就有很多射手不凡的将领,集思广益,整出一套简单且威力大的枪法来,练!

    射击精确度不行,这个不好办,黑旗军不像洋人那么家大业大,子弹是有数的,所以只能从各个队、哨中选出底子好的,拿子弹喂。其他的士兵先把据枪练好。

    至于炮兵,这个最难,刘少卿优中选优,从近万名黑旗军士兵中筛选出三百名机灵的,单独训练炮术。咱现在没有理论依据,先把实操练起来,熟悉熟悉武器总可以吧。

    当刘永福将岑毓英的意思转达给自己的宝贝儿子之后,刘少卿首先表示,黑旗军应该夺回山西!

    从经济角度考虑,山西是黑旗军之前控制的唯一的一个产粮大省,就这么简单的放弃,不符合黑旗军的利益。而且,山西紧邻河内,是和法军争夺北圻的关键所在,更不能就这么简单的让法国人占了去。

    “父亲切末以一时之胜败来否定一世。要知道,不管那法国人多么强横,终究是劳师击远,不能持久,而我们则逸以待劳,还有地利之便,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如果我们此时放弃,不但将失去清廷的支援,还有可能失去咱们的士气和军心。一旦这两者皆失,那么距离我们自己的败亡也就不远了。如今朝廷仍然愿意支援我们,正可以借此东风,收复我们的地盘儿,借以扩大我们自身的实力。打一场明知必胜的战争,哪怕现在艰苦一些,但只要最终的利益能够保证,又何乐而不为?”

    本来就心有所动的刘永福被儿子一说,在没有迟疑,随即找到岑毓英,同意回击山西。但刘永福听了儿子的建议,也同时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黑旗军——尤其是滇军——目前的战斗力对比法国人还相差很多,必须要先进行训练,才能重返战场!至于时间么,暂定半年吧。

    第二,为了练好兵,朝廷必须确保黑旗军的弹药供给。黑旗军的枪支主要来源有二,一是朝廷供给,分为两批,第一批两千杆,第二批一千五百杆,都是美国雷鸣登后膛枪;二是战场缴获,几次和法国人交战,黑旗军多少都有些战场缴获,其中包括陆军使用的格拉斯单发步枪和海军使用的m1878式连发步枪两种,总量大约也是三千杆。另外还有几具格林炮。

    雷鸣登步枪使用的是10mm口径子弹,而法军步枪和格林机枪使用的都是11mm口径金属壳弹子弹,这两种口径的弹药必须要清廷给大量提供。

    至于滇军,装备的枪械五花八门,刘少卿管不了,也懒得管。总之凡是使用统一口径的滇军可以和黑旗军一起优先训练,其他的,那就看什么时候有但要什么时候再说吧。

    第三,也是老大难。那就是火炮和操作火炮的炮术教师,必须尽快找来!

    后面两项岑毓英都代表朝廷同意了,但是只有第一项岑毓英不同意。半年的时间太长了,有这半年,法国人恐怕都打到云南了!

    总之最后两人一阵扯皮,终于将时间缩短到三个月。最迟到四月份,黑旗军全军出动,带领滇军一同反攻山西、河内。

    不过刘少卿又给这个约定加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在满足第二、第三项的基础上。否则想让黑旗军拿人命去填,没门!

    “啪~”

    光绪皇帝将手中的一份折子摔在了几位军机大臣的面前,面色阴沉的道:“看看吧!”

    早有太监上前将地上的折子捡起,奕䜣连忙上前接过,快速浏览起来。

    三月份,一路风尘仆仆的唐景崧大人回到了北京。一进京,唐大人就将早已拟好的折子呈上光绪帝,将山西之战的前因后果原原本本的跟小皇帝讲了一遍。

    得知山西陷落真相的光绪大怒,立即召集军机大臣们觐见,于是,便出现了上面一幕。

    奕䜣面无表情的看过奏章,随即交给李鸿薻、翁同龢等人传看。明白了折子里所写的内容,几位军机大臣,尤其是李鸿藻,不由得后脊梁生出一片冷汗。

    越南战事的情况他们早已知晓。在此之前,山西陷落的军情折子和岑毓英参唐炯的折子,早就已经传到了京师。不过,因为唐炯、徐杨旭二人在京里军机处都有大佬撑着,山西陷落的军情折子只是说明了军情,没有提徐延旭和唐炯的事儿。而岑毓英的折子是直达天听的,连军机处也无权拆看。所以几位军机大人,尚且不知道山西陷落的内幕。

    光绪冷冷的看着下面的诸位大臣,心中的愤怒无以复加。自越南战事起来,这些朝廷中枢的重臣们纷份上书,今天保举一个,明天提拔一个的,将自己的或心腹、或嫡系、或亲朋好友一个一个的捧上了扶、藩、提督的宝座。而自己所提的冯子材、丁槐等人则无人问经,甚至李鸿薻之流为了捧徐延旭上台,逼得冯子材不得不告病回家。

    好,都依你们,可你们也做出点儿成绩来啊?唐炯在上任之前被吹嘘的多么多么悍勇,在剿发剿捻的时候多么多么知兵善战,现在好了,临阵脱逃,直接导致山西的陷落。

    还有徐延旭。这个被清流捧上天的老大人,坐拥三省两万余兵,坐视山西被围而不救,以至于山西陷落,他也难逃其责!

    虽然愤怒,但载恬还是提醒自己冷静。

    “诸位卿家,对此折有什么看法?”

    诸臣相视一眼,都把目光投向了李鸿藻。

    李鸿藻执‘清流’牛耳,又是坚定的主战派,这唐炯和徐延旭都是清流力捧的‘将才’,现在这两人出了这么大的篓子,他不出来说话,那个会帮他擦屁股?

    李鸿藻也知道逃不脱,就算自己不说,皇上也会指明了让自己来处理此事。只得硬着头皮道:“皇上,唐大人奉旨南巡联络刘团,亲临前线,其情可嘉,虽山西陷落,但众军拼死力敌,也应嘉奖。臣以为,唐景崧可补三品顶戴,同时下旨厚恤死伤官兵。至于刘团,此战奋勇当先,虽然战局不利,但是朝廷正在用人之际,还是应当好言安抚,勉励其继续为朝廷出力……”

    光绪见他此时还在回避,顾左右而言他,气的是三尸神暴跳,‘啪’的一拍龙椅,老实不客气的道:“朕问的不是唐景崧,不是刘永福。朕问的是徐延旭,是唐炯!”

    李鸿薻见躲不过去,只好应道:“徐延旭于山西之战有失察之过,然其确实已下令增援,只是下级督兵之将官行动不力,以致援军迟迟未到。以臣之见,贻误战机之将佐,当严正典刑,以正号令。徐藩司用人不当,可下旨斥责,并严令其收复山西,将功赎罪。至于唐炯,临阵未奉令而自走,罪该万死,但请皇上念在前线正是用人之际,可先将其免职留用,准其戴罪立功。”

    听了李鸿薻的话,光绪看着奕䜣等人道:“你们的看法呢?”

    同为‘清流’泰山北斗的翁同龢首先道:“李大人所言中肯,臣附议。”

    恭亲王奕䜣也道:“二人确实罪该万死,但现在关南法军步步紧逼,战况紧张,实在不宜临阵换将,还请皇上三思。”

    宝鋆原是恭亲王的嫡系,此时自然也附议,只有左宗棠,老而弥坚,主张严处唐炯,但对于徐延旭,人家确实下令派兵了,倒也真不好处置的太厉害。

    李鸿藻和翁同龢自然是尽力维护清流的‘面子’,而奕?却的确是考虑临阵换将于军前不利,不赞同严处徐延旭,对于唐炯,倒是做个顺水人情而载恬光绪见众人到现在还在官官相护,怒极反笑,“好好好,你们倒是众口一词,都为这两人求情。只是不知道有谁想过那些战死的官兵?既然你们意见一致,朕就再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但若是再出疏漏,不知你们几位老大臣还有没有面目再来见朕!”

    说完,也不管众人,拂袖而去。

    当日,军机处传旨,以云南巡抚唐炯未奉旨擅由北圻防所回省城,命摘去顶戴,发军前效力;徐延旭御下不力,罚俸半年,着即日起督促关南各军迅速出击,限一月内收复山西。

    与此同时,奕?、李鸿薻等枢臣纷纷发报给二人,告知皇帝已经震怒,让二人戴罪立功,切勿自误。

    然而,传旨的人还没有过长江,北圻那边就发来电报:越南惨败!北宁、太原失守,关南各军退守谅山!

    消息传到京师,朝野一片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