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警中剑 !
第二章蹲守
初夏的早晨,天亮的早,五点左右就能见到太阳的微光。
借着太阳的微光,刚打过盹、似睁未睁的眼睛还不太适应周围一切。
恍惚中,影影绰绰的荒草、树木和沟壑,如同影视剧中演义的阴间场景。
疲乏让人产生幻觉,困顿使人陷入冥想。
刹那间,姜山似乎忘了自己置身何处,恍然如梦。
此情此景,他大脑深处冒出一个身影。
那是他警院的大学同学和同事刘韬辉,他渐渐有些理解刘韬辉自杀的末日心理情结。
蹲守了一夜。
他用手一摸脸,瘦了一圈,面皮上沾着一层厚厚的灰尘,胡子窜出老高,毛刷一样,都有些扎手了。
蹲守,对警察来说,是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内容。但是,野外夜间蹲守,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折磨。
在精神和肉体上,都会留下无形的暗伤和隐疾。
豪情诗意些,就是猎手与猎物的较量,是毅力与意志的搏弈。
较量是残酷的,结局除了猎物被擒,就是猎手空耗。
搏弈是对抗的,胜负之间,互有伤害,互有损耗。
不管任何结果,都会两败俱伤。
从身体上、心理上,凡是互为敌手、进行较量的活动,没有伤害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有明伤、暗伤、隐伤。
姜山向远处望望,看到在越来越明的天光映射下的地势稍高些的目标房屋,周围没有一点动静。
里面居住着的人也没有起床的迹象,狗也没有叫唤一声。
借着晨光的透射,他看到一同蹲守的同事在远处轻轻活动着手脚。
从位置和身影上判断,那是王渐进。他接班后,一直没有打过盹。
姜山的嘴角露出一丝赞许的笑容。
王渐进和他第一次蹲守一样,还保持着新奇感和旺盛的精力。
年轻真好,不怕累,敢连轴转。
早上,姜山一旦醒来,就再难入睡。
但是,考虑到白天还要继续工作,他就变换了一下姿势,合上眼假寐。
闭眼养养神也好,姜山安慰着自己,但大脑却不听使唤,继续乱七八糟地想着事情。
自从他从局办公室辞去副主任一职,旋即被局长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名义,重用为刑警大队副大队长。
一干三年,刑警工作越干越有滋味。虽然还需要十年磨一剑,但他已经在侦破多起重大案件中,感受到剑意凛然了。
接手这个案子,姜山还是受到了从警以来最大的一系列刺激,几乎让他产生“打退堂鼓”的念头。
从警本来就是个阴差阳错的结果。报考了公安大学的中文系,没想到分数稍差些,就被省警院招收,进了刑事侦查专业。
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努力下,让他进入办公室,埋身纸堆,伏身案头,写了大量官样文章。
论资排辈,熬成中层。
借着加强基层基础,他辞职力争,终于如愿以偿,到刑警大队工作。
三年刑警工作,成为资深前辈时,姜山喝上点酒,就会发自内心,由衷地向机关里的同事称到:“这才叫当警察呢。”
在没接手这个案子之前,姜山说的是真心话,非常喜欢刑警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当他接手这起不大不小的案子后,其中的丝丝缕缕,曲曲折折,让姜山的想法却发生了彻底的动摇。
人生爱好不能当事业干,也不能任由爱好主导人生。
毕竟人都是有家有口的,生活中还需要养家糊口,也需要在社会上活动。
尽管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但是人总是在比来比去中活着。
警察也是人。会在公安内部与同事比,在社会上与同学好友比。
这种比较是不经意的,自己内心会比。
妻子会比,孩子也会比,亲朋好友都会在内心里掂量着比。
有时不说破还好,也有比过了的人,最后还会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寻求心理上的自我满足。说是阿Q精神也好,说是心理健康需要也好,现在这种比是具体的,物化的。
社会化大分配的变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自然就会产生这种比较。
中国人不患穷,患不公,也容易满足。
前两年,局里还组织民警换位思考,到人力资源市场上去找工作,到社会上去打工,寻找职业的自豪感,或者说是自我满足感。
但是就没有敢组织民警与经商做生意的换位思考的。
姜山有位警校的师兄,专门从事刑事摄影,成绩出色,担任着技术科副科长。
师兄雅致高,欣赏水平也高,对美丽有着特殊的追求。
他追求到了一位貌美如花的意中人,却苦于没有工作。
于是,他发挥自己的专长,手把手地教会了自己的爱人拍婚纱照和给学生照毕业照,聊以谋生。
他没正式工作的爱人从拍照起步,逐步发家,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开起了影楼。
师兄技术过人,从业余帮着拍照,到请假,再到旷工,忙着,忙着,面对流水一样进账的票子,终于下定决心,辞去公职,一心一意与爱人开起了婚庆影楼。
他算是最成功的一个,换位体验,把自己体验进经济洪流当中,当起了弄潮儿。
面对着年收入过百万的店铺和自己喜爱的摄影,他没怎么犹豫地就脱了警服,穿上最流行的时尚名牌服装。
现在,师兄已经从开影楼,到开加工厂,事业越做越大,摄影反倒成了业余爱好。
在县城的社交圈里,师兄和他朋友的社会地位比公安局局长都高。
因为,他已经是省人大代表,公安局局长需要经常亲自登门征求意见。
用他自己的话说,当初要是一直在公安干到现在,最好的处境也就是个能吃点喝点的大队长。
实际上,他要是那样混吃混喝的,连副大队长也干不上。
姜山胡思乱想着,却摆脱不掉刘韬辉的影子。两相对比,情何以堪?
原来,庞杂的思维脉络都是围绕着刘韬辉展开的。
刘韬辉自杀,根源缘于“比”字。他是典型“人比人得死”的受害者。
人如果进了互相攀比的怪圈,再加上心气高些,境遇差些,不比死才怪呢。
姜山一贯不同和自己不是一类的人相比,但与自己差不多条件的人,还是不知不觉地互相比较。
莫名其妙的比较,有时也会使人有更加充足的动力,刻苦努力,在工作上干出样子来,在生活上活得讲究些,在道德上修养得典范些。
在同龄人中,姜山算是工作能干、生活小康、家庭幸福的,堪称典范。
成绩和进步,令人刮目相看,艳羡不已。
无论社会评价,还是亲戚朋友,都对姜山竖大拇指,少有诋毁之词。
这让姜山很是自慰,也颇为自恋,更为得意。
因为他牢记着当父亲的教诲:人后努力,人前自律。
思绪信马由缰,但面对现实,很快又回转到疑难案件。
姜山到刑警大队工作,虽然身居要职,但为了“十年磨一剑”,习惯亲自带队上火线。
工作中,他善于把学到的专业知识,与老刑警们的经验相结合,活学活用。
他还非常注意总结提炼,认真践行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益不一般。
不一般,当然就不凡。
由此,姜山侦破水平和工作能力蒸蒸日上,每年侦破的漂亮案件在大队领导班子里最多。
好在有自知之明,内心里一直憋着气,较着劲,比着干,争着先,百尽竿头,更进一步。
姜山清清楚楚知道自己优势所在,更懂得“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他从事办公室工作,累年养成,保持着善于总结思考和学习借鉴的良好习惯,一年一大步,提升很快。
刑警大队,历是藏龙卧虎之地。资深侦查员较多。
青年民警凭着一腔热血,挤身进刑警大队。
从头学起,达到一定高度,年龄偏大,就仅凭经验,思而不学,所以再提高就难了。
另一原因,在刑警一线时间过长,有的人产生职业倦怠感,失去兴趣和激情。
当走向事物的反面时,就会返朴归真,越来越顽劣,甚至认死理。
这起不大不小的案子,虽是疑难案件,引发了上访。
姜山却私下认为是“先访上,再上访”。
一般规律,当事人拜会“访问”了上级,上级再过问,案件就有了转机,至少可以变通处理。
案件一点也不复杂,只是牵涉到的背景有些复杂。
起因,一名副大队长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刑警,好把“死马当成活马医”挂在嘴巴上。
他接手案件,破案心切,并立下军令状,限期十天全案全结,消除隐患。
他打对案件背景考虑过于简单,当成一般的刑事案件,感到小菜一碟。
他直接采取了三堂会审的猛人办法,三下五除二,将涉事人群全圈了去,管吃管住,还管茶。
他们吃的是鲜美羊肉,热气腾腾的火锅,当事人非常配合地按照他先入为主的想法,提供了充分的证人证词。
他利用充分的证人证词,马上将所审讯出的“犯罪嫌疑人”拘留,案结了事,顺利交差。
他没有想到,这名“犯罪嫌疑人”进了监所,马上翻供。
而且,倒打一耙,向检察部门检举副大队长“刑讯逼供”,身上还故意弄出些伤来。
检察院调查来,调查去,尽管没法证明副大队长动过手,但是用美食诱惑,算得上“诱供”,马上放人。
案件半途夭折。
“犯罪嫌疑人”也不依不饶,四处“访上”,各级要结果。
局里为了息事宁人,责令那位副大队长自己想办法。
他想来想去,没有了办法,灰头土脸的,骑虎难下。
“犯罪嫌疑人”的庞大家庭背景,如同一架大机器,一旦运转起来,破坏力惊人。
终于,惊动了与他们家世交的大人物,亲自过问此案,做出批示:“诱供”问题很严重,也是变相的刑讯逼供,严肃追究有关人员及负责人的责任。
局里权衡再三,终难敌挡上级的问责。
在局长“从大局出发,忍辱负重,忍痛割爱”的苦口婆心说服下,党委动议,将副大队长免职,遮人耳目。
如此,平息了上级大领导的火气,算是消除了口舌之患。
尽管大家心照不宣,不议此案,却深知已经给自称尖刀铁拳的刑警大队重创,给公安局脸上抹了黑。
另一名当事人,仍旧在上访。
案件没有铁证,难以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