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重生南北灭隋唐 > 111.第111章 杨愔

111.第111章 杨愔

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重生南北灭隋唐 !

    二月份在江南已经是草木繁茂、百兽繁衍的好时节,但是坐落于河北大地、太行山东麓、漳水之畔的邺城刚刚正是春天百花盛开的好时节。

    说起邺这个地方,最早是在战国时期由魏国名臣西门豹治理开发,才逐渐变得日益富庶,小学有一篇课文就是西门豹治理邺的时候将为害百姓的巫婆和官吏投入漳水。

    时间飞逝,西门豹早已成为了史书中的一个文字,生活在漳水两岸的百姓也不知道又繁衍了多少代,只有漳水之畔的邺地历经上千年的时间已经变得繁华富庶起来成为邺城。

    在汉末以来数百年的****中,原来的中原最大的都市洛阳城在各方的争夺下逐渐衰落下去,而邺城却因为偏据河北大地,有山河之险守护,成为了大河之北第一城,其地位甚至超过了曾作为赵国国都的邯郸城。

    从三国曹操封魏王开始,曹魏、后赵(羯胡)、冉魏(冉闵)、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定都于此,在南朝侯景之乱后建康城衰落下去后,邺城已经是这一时期中国最繁华的的城市了。

    自邺城往南百十里路便是黄河黎阳渡口,而邺城本身又有漳水、清河等河流流经,凭着其周边富饶的河北平原和漳水便利的水运,邺城沟通四方成为了北方的经济中心,商旅不绝。

    漆黑的大街两名更夫做着伴敲着手里的梆子,从大街上上走过报着时喊着号子,这时已经是四更天了。天色还是一片漆黑,漫天的繁星趁着月亮已经落下去的机会努力的射出点点星光。

    这时连启明星都还未升起,城内最后一批收敛夜香的农夫在自己领队的催促下,正匆忙的将一辆辆充斥着养分气息的车辆送出城外,生怕耽搁了出城的时辰受罚。

    再等半个时辰就是城内各位大人上朝出门的时间了,要是让执掌北齐朝政的大人们一出门就碰到运送夜香的车辆,那么倒霉的就不是一两个人了。

    城内一所占地足足有数十亩地的高门大宅前,巨大的红灯笼高挂,里面的油灯在灯笼的映照下洒下暗淡的红光,这里是如今北齐朝堂第一人杨愔的宅院。

    院子的大门紧紧闭着,不过附近的小门已经打开,有院子里的仆役正准备出门采买一日里的用度。

    虽然杨愔平日里并不和鲜卑贵族们一般奢靡,但是这么大一所宅院里连着家人、仆役生活着数百人,每日需要的禽、肉、菜、蛋也是不少的。

    当然鱼是不敢买的,在数年前高洋将东魏宗室元氏的后裔全部屠杀一空,并且将数千具尸体投入漳水以后,邺城内的百姓就再也不吃鱼了,因为经常会从鱼肚子里发现些人的指甲什么的东西。

    天还漆黑一片,院内不少房间里都点起了蜡烛或者是油灯,有不少婢女、奴仆正在为了一会就要起床的主人各自忙碌着。

    厨房里的厨子们也是忙个不停,他们必须在杨愔起床前准备好十八道早点,这样等杨愔起床洗刷完毕后,早点的温度正好合适,不耽搁一点时间不说还能保持食物的味道最鲜美。

    马夫们则是再一次检查马车、马匹,免得出门出现意外,旁边数十名要跟随自家主人出门的护卫正拿着兵器相互间说笑着。

    外面忙碌的仆役们不知道,他们的主人其实早已经起床,这一会杨愔正拿着自己昨晚写就的奏折再次浏览着,时不时在沉思片刻后再重新修改一番。

    说起来杨愔虽然是落魄士族出身也不过是一介儒生,却能接连被高欢、高洋两代帝王看重,高洋临死前更是持以托孤重任,当然也不是一般人。

    杨愔幼时在族学读书,学馆里有棵李子树,李子熟了落在地上族学学堂内的孩子都争着去抢,唯有杨愔端坐不动读书如旧。

    这一切被他的季父杨暐看在眼里,大为惊奇之余命人在杨府竹林旁专门为他修了一间房子,并且把他吃饭的用具全换成了贵重的铜制品(在古代铜就是钱),以此树立大家学习的榜样,从此便有了“竹林别室、铜盘重肉”这个典故。

    北魏孝庄帝诛杀尔朱荣的时候,族内的杨侃参与了谋划,然而尔朱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手握重兵尔朱兄弟们起兵报仇,孝庄帝遇害,杨家也惨遭灭门,杨愔恰巧外出,才侥幸捡了一条命,整个家族只有二弟一妹及兄孙女数人幸免于难。

    家族遭此惨变杨愔并没有倒下,他从刚刚崛起的高欢身上看到了复仇的希望,于是投到高欢门下为高欢讨伐尔朱氏集团出谋划策。

    而高欢看到杨愔的才能也很器重他,让他随军办理军务、文书,后来还把自己一个庶出的女儿嫁给了他。

    在跟随高欢与尔朱氏作战的期间里,杨愔一刻也不敢忘记灭门大恨,处处以丧礼自居,每餐只吃咸菜米饭绝不沾任何酒肉日渐消瘦,但打仗的时候他总是跟随大军冲锋在前奋勇杀敌,让世人对儒生刮目相看(我也挺佩服的)。

    等到尔朱兄弟战败被杀,尔朱氏集团灭亡后,杨愔终于大仇得报,于是便向高欢请求解职回家安葬父兄。

    这么一名能文能武的高级人才高欢又怎么舍得放走,于是杨氏一门都得封赠,等到杨愔父兄亲族下葬时参加葬礼的竟然有上万人之多。当天正值隆冬严寒,杨愔赤着脚走在厚厚的积雪上,一路号啕痛哭,见者无不动容。

    等到高洋称帝,一向受器重的杨愔成为了北齐的宰相,又在高洋的主持下娶了高洋的姐姐,曾当过魏孝静帝皇后的太原长公主(厉害呀,公主都可以娶两个)。

    虽然被高洋如此宠信,可是杨愔并没有因此而迷失自己,史书评价他‘自居大位,门绝私交。轻货财,重仁义,前后赏赐,积累巨万,散之九族,架箧之中,唯有书数千卷。’

    杨愔一项超能力,就是记性特别的好,只要见过一面,就能记住人家的名字和容貌,所以当他选拔任命官吏的时候,往往见一面就决定了。别人以为他只是以貌取人,岂不知他早已掌握了这个人各方面的信息,脑子里早就有了综合考察结论。

    自从天保六年高洋性情大变之后变得日益荒淫,可是荒唐归荒唐,高洋对杨愔却给予了无比的信任,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了他处理。

    在‘士为知己者死’的古代社会,面对着如此的信重杨愔当然感动万分。对杨愔这样的儒生来说,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皇帝虽然残暴不经,但他能够信任自己,给自己提供了施展抱负的舞台,自己还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

    所以哪怕是高洋让杨愔伺候他如厕为他擦屁股,让杨愔装死人陪他玩大出殡的游戏,甚至有几次杨愔被高洋捆起来用皮鞭打的皮开肉绽,但是杨愔依然对高洋忠心耿耿。

    为了解决高洋好杀人的坏毛病,杨愔从死囚牢弄了一批死囚,打扮成皇帝的侍卫,只要高洋杀人瘾一上来,就赶紧塞一个上去,名曰“供御囚”。

    为了能让这些死**甘情愿地做好这项工作,他还设立了奖励制度,只要这个死囚三个月不死就可以免罪回家。这一来干这个活成了死囚们生的希望,起到了两全其美的作用,想想看也真难为了杨宰相的智商。

    在文宣帝高洋醉生梦死的时候,杨愔一边陪着高洋玩各种高危险度的游戏,一边将北齐的政事处理的清明有序,使得北齐在正史中得了一个‘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评价。

    就这样一直到去年夏天天下局势风云突变,在接连的打击之下好不容易振作精神,稍稍恢复了一些当年风采的高洋刚刚对危险的局势做了一些安排就病死了,这一年高洋刚刚年满三十岁,杨愔则是四十八岁。

    高洋这个难伺候的主一死,北齐满朝文武都松了一口气,当然眼角的猫尿还是要挤出几滴来的,那一刻只有杨愔悲不自胜,他在哭什么?

    士为知己者死,高欢为自己报了血海深仇,而高洋给了自己施展抱负的舞台,高家两代对自己可谓恩比天高。

    可是如今高洋已经死了,曾经的天下霸主又面对着四面八方的围攻,内部又有各种势力蠢蠢欲动,杨愔面对的局面可以说是危机重重。

    新即位的太子高殷生性懦弱,高洋的两个弟弟高演、高湛则是大权在握,朝堂内外汉人和鲜卑人面和心异矛盾重重,前面的路可谓是危若累卵,稍不注意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等到高殷即位,按照文宣帝高洋的安排,杨愔与尚书左仆射平秦王高归彦、侍中燕子献、黄门侍郎郑子默为辅政大臣。

    据此可以看出高洋对鲜卑勋贵的提防,因为这几名辅政大臣除了高归彦是高欢的族弟外,杨愔三人都是高欢的女婿,他们都是汉人没有一个鲜卑贵族。

    于是原来就是北齐宰相的杨愔就成为了北齐朝堂内的第一人,执掌了北齐朝中大权,原来与鲜卑贵族斗个不可开交的汉族官员们纷纷聚拢在杨愔的身边。

    鉴于高洋末年经常滥加封赏,杨愔要整顿北齐的吏治就准备学诸葛治蜀的经验,爵位只有难得受爵的人才会感到尊贵。

    为了减少整顿吏治的阻力,杨愔则是以身作则从自己开始,先主动向高殷请求去掉了当年高洋封给自己的王位,接着把那些没有军功就受到封赏的勋贵的爵位剥夺,逐一黜免。

    自古以来施行一项政策的风险都是很大的,要想成功必须具备几个条件,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具有足够的权力和保证权力的力量,也就是指军权了,其二就是必须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

    可惜杨愔一个条件也不具备,他剥夺大部分人的爵位必然会召来绝大部分人的怨恨,而身为汉族官员的杨颖也必然不会受到当时掌握北齐大部分军队的鲜卑权贵的拥戴。

    面对着杨愔要推行的改革,甚至同为辅命大臣的高归彦也不赞同立刻就这样做,可是因为改革最主要的是针对鲜卑贵族,在朝中诸多汉族官员的推动下还是开始进行了下去。

    面对着朝中以杨愔为首的汉族官员的步步紧逼,不甘心爵位、兵权被削弱的鲜卑贵族纷纷集中到了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的身边,于是两位叔王势力骤增对少主高殷的威胁越来越大。

    为了不负文宣托孤之恩,杨愔开始谋划消减二王的势力,这时由于北齐遭到四面的围攻,杨愔企图通过抵御各国的进攻来掌握一部分军队,可是因为领军鲜卑将领的不配合,加上杨愔本身也不通军事导致北齐在战场上连连失败。

    依附于高演高湛的大臣和勋贵纷纷上书,要求由常山王高演主持北齐的外兵省和骑兵省,只有这样才能击退各国的围攻。

    无奈之下杨愔建议将二王出为刺史,远离中央权力中枢,这件事得到了皇太后李氏的支持。

    然而皇太后李氏是汉人,鲜卑人出身的太皇太后娄昭君一直对她很不满,在高殷即位后更是曾经说‘岂使汉女据于老妇之上耶?’

    在娄昭君的表态下,经过朝中一番斗争,加上北周和突厥进攻的厉害,于是高演被任命为都督太行山以西、河东诸军事的大都督,主要负责主持对突厥大军和北周达奚成兴大军的作战。

    当时杨愔以为高演本身和自己一样也并不通军事,而且突厥、北周大军则是实力雄厚,此番担当重任的高演必然不能取胜,到时候高演一旦失利那么杨愔就有足够的理由去剥夺高演的军政大权。

    可是杨愔万万没有料到鲜卑贵族们纷纷听从高演的调遣,加上新崛起的名将朔州都督斛律协一力挡住了突厥大军,使其无功而反,坐镇平阳的老将高岳又挡住了达奚成兴的进攻,竟然先后击退了突厥和北周大军。

    于是高演声势日盛,在朝内外的压力下高演又恢复了大司马一职,事实上执掌着北齐北线、西线几乎全部的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杨愔又因为私怨将朝中老臣崔暹、崔季舒解职罢黜,使得朝中一批交好二崔的汉族官员和他离心,杨愔的势力更加虚弱了。

    面对着这样危险的局面,杨愔当然不会看不清,他一面拉拢南面淮泗战场的北齐军队,一面加强依附自己的领军将军尔朱浑天和的军队实力。

    这次斛律协奉高演的命令南下支援淮泗战场,让杨愔万分不安,因为斛律协是出身于鲜卑勋贵家族,又是高演的麾下将领。而斛律协南下需要经过邺城附近,万一情况有变会对邺城造成极大的威胁。

    为了试探斛律协,加上南线陈霸先染病****进攻不再得力,继续北伐的侯安都和程灵洗被慕容俨挡在了下邳郡城外,对援兵的需要不再迫切,杨愔以皇帝高殷的名义命令斛律协不再南下,而是改向东进攻在王勇占领下的三齐之地。

    让杨愔松了一口气的是,斛律协并没有抗拒自己的命令,数日前杨愔受到密探的情报说斛律协大军已经开始转向东行了。

    看着书桌上的蜡烛已经燃去近半,杨愔将手中修改了多处的奏折又重新抄录了一遍,准备在今天的朝会上继续推行下一步的改革。

    可是杨愔不清楚,在胡汉矛盾重重的北齐朝堂,这场权力斗争已经演化成了汉胡之争,高演、高湛二人得到了太皇太后的首肯,又取得了以高归彦、贺拔仁、斛律金等掌握主要军队的胡人大臣的支持,一场流血冲突已经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