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予君天下安 > 第四十四章:整治

第四十四章:整治

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予君天下安 !

    文人相轻,自古使然。

    历届春闱期间,也不乏考生因纠纷闹上公堂之事,且世人多爱抱团,初始两名考生间鸡毛蒜皮的小摩擦,往往会渐渐发展成基于亲缘、地缘、师承等因素而形成的两个团体间的大矛盾,并最终演变为两股势力、两方利益集团间的争锋角力,甚至在朝堂之上以党争形式直白地摆到天子面前。

    有别于以往,顺和八年二月十五,“泉、琼两州考生聚众荟锦楼掐架”事件,却直接被捅到了仁和殿的案桌上。二十日,例旬问话,顺和帝不出意料地召见了袁隽。

    仁和殿内,顺和帝直接将京兆府的案报折子交予袁隽看。孙正到底是个能牢牢坐住京兆尹位子的人,虽猝不及防地接下了安平公主丢出的“烫手山芋”,但一套“按律例办理”的流程走得妥帖高效。折子上,两方纠纷的前因后果清楚明白,苦主、施暴者及其背后势力互相谅解、握手言和的承诺感人至深,被妥善控制的、有功名在身的涉事考生对自身行为认识清晰、对府衙作为感恩戴德。

    袁隽十分想膜拜学习孙正当年科考的策论答卷。

    “安平!”顺和帝见袁隽走神,有些不悦。

    “陛下恕罪,孙大人这折子实在是文、字俱佳,安平读来受益匪浅,爱不释手。”袁隽答道,又将折子交大太监春和转呈。

    顺和帝见袁隽表情、动作与其出口的话十分不配套,不知怎的,突然心情大好:“亏你自己还是个修书的,朕的佐著作郎可是又想着要入京兆府学文书了?”

    “陛下若下旨,安平乖乖去学便是。”

    听袁隽答话,顺和帝觉出一丝不寻常:往日这丫头是问什么答什么,惜字如金,今天却卖乖讨巧得很,甚至像是在等着自己问话。就如此刻,自己只问了句:“十五那日,你也在荟锦楼?”若照往常,她定然只会答个“是”,但现下……

    “是。那日一早,安平受祖父之托探访镇远侯,见了独腿拄拐从战场回来的侯爷,难免想到已逝的娘亲、爹爹,心里有些不痛快,所以回府用了午饭后,就又去了荟锦楼,想悄悄地……喝一杯……”

    “冷梅香。”

    “陛下怎知?”

    “你们如今所行之事,有什么是朕年轻时候不曾做过的?不过,安平你才多大?怎能一个人上酒楼偷喝酒?”

    “回禀陛下,安平那日刚入了雅间,连茶都没喝上,楼下就闹起来了。掌柜请我离开时,酒都未曾见到呢!”

    “你既亲历其中,不妨说说,这些闹事的考生要如何处置?”

    “安平斗胆,闹事的考生都该严惩!能来京会试者,皆有功名在身,在百姓眼里,他们代表的就是朝廷。明明科考在即却成日里招猫逗狗、游手好闲,甚至妓馆争风、酒楼斗狠,闹到人尽皆知。如此品行,他日若是侥幸高中为官,百姓能指望他们干什么出息的事儿?故,此风不可长!”

    “该当如何?”

    “安平以为,考生于京中闹事,凡聚众、挑头或阻碍府衙办差者,可夺起应考资格,且五年之内不得再参加会试;首恶、尤劣者,褫夺功名。且,既属京畿治安事务,涉事考生所犯之事程度如何,可由京兆府审查认定后,再通报礼部、国子监核准予以除名;考生如果不服,也可上告大理寺。”

    “从众参与者又如何?”

    “京城是什么地方?天子脚下,百善之首,各处考生来京却不学些好的,岂不可惜?安平看来,他们就是太闲了!”

    “所以呢?”

    “有暇闹事不如疲于读书。叫他们入京还接着上学便是!譬如,国子学可容三百学子同时就读,目前,六个堂在册学生总数不过小半,容百余名旁听考生不在话下;除官学外,京城云岭、济安、怀安、抱朴四大书院也能容下不少人。国子监可统筹京内、京郊可征用书院、学堂的员额,分门别目,登记造册;考生入京后,须先至国子监录名选课,然后按时上学、余时自学,期间表现一并计入日常品行考校。”

    “此法对非京考生好处更多,京内书院、学堂如何能同意?若推行之初便遇阻滞,一来一往,会试时间可就到了。”

    “近几次春闱,京中考生表现并不好,或许书院、考生也是愿意知己知彼、取长补短的呢!”

    “如此,确可一试。还有两件事,安平你要如实答来。”

    “请陛下明示。”

    “其一,今日这番说辞,事先准备多久了?”

    “四日。”

    “其二,崇志堂席位几何、如今还余多少,安平公主的边地课又能容下多少考生?”

    “崇志堂余席不少,若大家不介意挤一挤,安平倒是不怕听课人多。反正,陛下都觉着安平的书不错,那课必然也差不了。若实在坐不下,不是还有彝伦堂嘛,再不济灵台也行,地方更宽敞,至多冷一些,安平届时穿得厚实些就是了。”

    “哈哈哈哈,好!就依你所言。来人!拟旨。”

    袁隽没想到,顺和帝全盘接受了自己的提议,甚至明旨夺了当日荟锦楼几名挑头考生的参考资格。至此,安平公主报案,京兆尹主持处置,顺和帝亲自下旨,“掐架事件”高开高走,圆满收官。

    萧凌获知后,点着袁隽额头笑她:“做先生的排场是大了,可那几个考生这般灰头土脸被赶回去,你这回得罪的可是泉、琼两州的士族,大亏!”袁隽不甚在意,到了二十四日崇志堂讲学,萧凌将她送到国子监门口便不愿再进,只道:“今日崇志堂必定人才‘挤挤’,我便不凑这个热闹了,待散学来接你。”

    袁隽如常踩着学钟最后几响才走进崇志堂,入目所及,果如萧凌所说人才“挤挤”。

    今日崇志堂内“涌进”的旁听考生大致可分三类。其一,纯为一睹首位授了文官职、主讲国子学课业的大楚公主风采,岂料眼前只一个瘦瘦小小、着靛青宫装、梳双平髻的小女娃,略略意外。其二,深以为安平公主乃圣上最为宠爱看中的宗亲晚辈,且听闻可于翰林院、鸿胪寺自由出入,日常所交皆为有权有名之士,祖父还是国子监祭酒,遂特地携得意文章书画而来,有心露脸。其三,知晓“掐架事件”始末,判断泉、琼两州的考生必咽不下这口气,定会借着旁听机会来给公主下面子,于是,专门来现场看戏,分外雀跃。

    袁隽站定,堂下致礼,只见首排正中座上,因着萧凌缺堂才敢堂而皇之落座的姜融嘴角带笑向上望着。袁隽不慌不忙,只一处一处打量聚坐旁听的各州考生,一言不发,以静制动。堂内一时鸦雀无声,气氛有些紧张,突然,一旁听考生当先起立:“安平公主,学生乃泉州考生,出自渤港邓家,行五,名聪,表字志铭。久闻崇志堂边地课之名,常遥想公主讲学风采,今录名旁听课业,实荣幸之至。”

    袁隽见人不爽利,更不搭话,邓聪面上挂不住,也不再客套:“听闻公主平日讲学所涉多为北平与西北境各地,其实我泉州于元沧入海口处与齐隔江而望,也算边地,不知公主可否也讲讲泉州?当然,公主未曾到访过泉州,泛泛而谈也无不可。”

    袁隽摆出得体笑容,淡淡说道:“本公主头回在崇志堂讲学时就说过,我这课是纸上谈兵,对没出过中州的国子学学生来说确实足够了,可如今机缘正好,堂上有真正生于边地、长于边地、熟知民情之人,这课不如交给你们讲吧!”说完,袁隽大大方方地于讲席上坐下,又做手势请人:“邓五郎,请!”

    “公主才是先生,此为何意?”

    “教学相长,机会难得。”

    “这……仓促之间,叫人怎么讲?岂不误人子弟?”

    “不过讲些边地民情风俗,误不了人。邓五郎既出自渤港邓家,当可讲讲渤港百姓中兵、农、渔、工、技、商各籍人口比重如何,税赋差异多少?辖内各港口码头分布如何,水师港口和民用码头差别多少?北平水师江上战船和泉州水师的海船区别如何,一船军兵一日吃喝保障用度多少……”

    “我哪知道这些?”

    “不知道吗?要科举入仕之人,自己家乡民政都不清楚吗?而且,你不是渤港邓氏吗?邓家百年制船世家,两朝出过三任水师都统,制船、军政也不懂吗?”

    “我……”邓聪憋得满脸通红没说出一句话来,在其身边围坐的泉州众考生也低垂着头。

    “本公主原以为邓五郎是想要给本公主一个下马威,如今看来,原来真是虚心求教来的。”

    袁隽话音刚落,旁听的琼州考生聚坐之处爆发出一阵笑声,袁隽敏锐地捕捉到姜融神色中的不耐,心下狐疑:怎么出身南海琼州的姜氏小公爷,反倒站在泉州考生一边了?

    袁隽视线射向琼州考生,一名肤色略黑、一身浅青衣衫的高瘦青年被推搡着站了起来,朗声道:“学生韩汜,小家小户的不值一提,讲学是肯定讲不了,倒能说些琼州医、药之事,不知公主眼里,这些算不算边地民情?”

    “算。上来讲吧!”

    有人起了头,自有后来者,求表现的考生花样百出,好不热闹。待有沧州考生开讲,崇志堂学生又拿城东酒肆王老汉和城西饼铺刘小儿借贷的术数题来考校,但见其竟能结合京城布局贵贱差异、酒肆饼铺营利周期差异、王老汉和刘小儿借贷心态差异、甚至粮食收成丰欠影响差异等因素详细分析、侃侃而谈,崇志堂学生这才终于相信安平公主所言——术数一道的“数”与“术”都是刻在沧州人骨血里的!

    待散堂学钟敲响,众人仍意犹未尽,袁隽正待离去,却被一群蜂拥而上的考生团团围住,一茬茬的文章书画递来,不胜其烦,又不好发作,只能清了清嗓子道:“各位虽只旁听,但也要守本公主崇志堂讲学规矩。凡堂上布置课业,若感兴趣,可形成策论答卷,先交予宁国公府姜四小姐处,言之有物的,本公主自然能看见。除此之外,若有课业相关事宜要讨论校误,可于讲学后直接到敬世阁来见。至于风花雪月的文章书画便不必拿来了,本公主不得空。”

    言毕,得了眼色的“小先生”姜姝上前向众人致礼,引走了人潮,替袁隽解了围。

    袁隽好不容易出了崇志堂,向着敬世阁而去,途径一处僻静小院时,赫然见到孙正携两名京兆府府兵与姜融在一处说话。见袁隽望去,孙正遥遥行了礼,并不近前,袁隽留了心,点了点头,不多停留。

    待到敬世阁,小火炉上的水刚刚煮出蟹眼泡,袁隽等的人来了。

    “学生韩汜,见过安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