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君心应犹在 > 君心应犹在_分卷阅读_64

君心应犹在_分卷阅读_64

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君心应犹在 !

    “郎君久病未愈,无法亲聆匀公教诲,特命小的前来告罪。”卫临垂首,沉声应道。

    闻言,匀子叹了一声,而后道:“无妨。”语气中透出一丝惋惜之意。

    秦四郎的帖子,是他亲手所写,足以见得这位天下第一贤士对秦四郎颇为看重,赞赏。

    本该传完话便退下的卫临,仍旧站在原处,他自袖中取出一封柬书,双手呈至头顶之上,道:“除此之外,小的仍奉郎君之命,送来荐帖一封。”

    匀子扫了一眼卫临手中的柬书,对身旁那名方脸的中年学士轻轻颔首。那名中年学士便走下石阶,接过了卫临手中的柬书,返回匀子身旁。

    随着匀子打开柬书,卫临也张口说道:“郎君有言,雍城崔挽,才识出众,高情远致,可入稷下也,特为其荐名。”

    卫临的声音不似崔莞,略显浑厚,又因他善武,内劲充沛,出言时即便刻意压低声,亦比崔莞传得广。故而,几乎所有人都知晓了,崔莞并非无帖无荐之人。

    即便方才匀子曾言,日后稷下之门尽敞,往来无阻,但到底是刚刚出口,即便令人心潮澎湃,却未有几分震撼。可崔莞一事不同,且不说一切皆因此事而起,自崔莞被阻门外,与中年学士的问答,又潇洒自在的踏下青云阶,朗朗道出那番惊世之言,林林种种,已然撼动了众人的心。

    而今卫临的一番话,让在场之人皆明,眼前这挺立如松竹的少年,果然不是无德无识之人。

    除此外,柬书的出现,更是让崔莞得以名正言顺的踏入稷下学宫,若有朝一日,她跃然成名,史书上留下的也定是辉煌一笔,而非以诡辩强入学宫的污痕。

    匀子览过柬书,而后递给身旁的方脸中年学士,抚须颔首,低哑的声音缓缓传开,“崔挽,可入学宫。”

    这便是承认了秦四郎柬书,若稷下学宫的规矩未改,凭借此言,崔莞甚至可免去稽核考查,径直登上诸子台。

    即便此时人人得以进出,可在众人眼中,也为天大的殊荣也!

    崔莞牙关紧咬,强忍下眼底喷涌的涩意,抬手向匀子行了一礼,“挽,从也。”

    平静淡然的声音,含着一丝微不可查的颤抖,旁人或许难察,于耳清目明,看透世间百态的匀子而言,却是心知肚明。他又一次颔首,抬眼望向松柏之下,翘首以盼的诸子,再道:“天下学子,均可入学宫。”

    “学生,从之。”

    一道道整齐的揖礼,宏亮的呼应响彻四面八方,回荡在质朴苍劲,浑厚庄重的稷下学宫上空,仿若一支饱含浓墨的笔,重重的在稷下学史上留下了崭新的,不可磨灭的一笔。

    匀子脸上浮起一抹慰藉的笑容,他最后看了崔莞一眼,长袖一扬,拄着拐,缓缓转身,慢慢的向学宫内行去,亦如来时。

    那三名稷下学士随行两名,余下方脸学士仍旧守在门前,接引入门学子。

    “阿挽。”待匀子走后,卫临方出声,低低的唤了一句。

    崔莞面容含笑,淡淡的向一旁施礼的学子回了一礼,随后便以眼神示意卫临先退到别处再说。

    两人所站之处正是石阶前方,但凡要入学宫之人,均会从身旁路过,对崔莞鄙夷轻视的学子儒生们一改前举,此时对她乃是心悦诚服,每每路过一人,便会颔首致意,更甚者还会抬手作揖。

    毕竟,若无崔莞,有些人,兴许终其一生也无法踏入学宫半步。

    受了礼,崔莞少不得要还礼,如此一来,谈话也有诸多不便。

    卫临自是看在眼里,于是便随她一同走到了慢慢变得空无一人的松柏之下。

    “秦四郎君怎会缺席?”崔莞自知时辰不多,直截了当的开口问道。

    “我方才已言明,郎君身子不适……”卫临早已料到崔莞会有此一问,心中斟酌好的说辞下意识便出了口,可话到一半,便被崔莞打断。

    “卫大哥。”她郑重的开口,沉着言道:“秦四郎君的身体究竟如何,你我心中自知,所以卫大哥不用以此来敷衍阿莞了。秦四郎君一路相护之恩,阿莞心中不敢忘却点滴。”

    言下之意,便是无论秦四郎出了何事,她愿助之。

    崔莞所言,令卫临心中不由一松,整个人霎时跌坐在一张干净的几面上,这段时日,昼夜不分的赶路,早已让他精疲力竭,眼下浑身上下酸软不已,全然顾不上风度仪态了。

    他狠狠喘了几口气息,抬眼对上崔莞含忧带虑的眸光,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时辰不早了,你且先进学宫,我在此等你,一切待学宫闭门之后,再详谈。”说罢,他生怕崔莞不愿,又道了一句:“此乃郎君嘱咐,卫临莫敢不从。”

    目及卫临眉宇间的坚持,崔莞垂下双眸,无奈的叹了一声,点头应道:“那便如此罢。”

    言毕,她深深看了卫临一眼,转身大步往稷下学宫走去,由于无需验帖,学宫门前的学子已无多少了。

    望了望四下,崔莞的步子加快了几分,就在她即将踏上石阶时,卫临的声音自她身后传来,“阿莞,郎君之名,尽系你身,万不可再藏拙了。”

    崔莞脚下一顿,却未回头,甚至连话都未言一句,顿在半空中的纤足,重重地落在了石阶上,登阶而行。

    即便如此,卫临脸上亦浮起一抹会心笑意,他知,崔莞必定不会让郎君失望,她乃郎君举荐之人,一旦名扬天下,便是郎君不曾亲入学宫,也可获慧眼识珠之名。

    这于现下的郎君而来,是极大的助力。

    崔莞不知卫临真正的心思,以为他只是为秦四郎传话罢了。

    她走到檐下,临入门时,对那方脸中年学士抬手作揖,“挽方才所言,尚有不妥之处,先生莫怪。”

    见状,那中年学士的面色不由缓了几分,他轻轻地点了点头,“无妨,且入罢。”

    崔莞颔首,拂袖正袍,方抬足,真正的跨入了稷下学宫。

    ☆、第一百六十五章诸子台上动天下(中)

    稷下学宫内十分宽敞,崔莞连入三门,绕过立于门前的山水影壁,眼前陡然一阔。

    只见广宽的庭院中间,立有一座莫约高三尺的圆形石台,这座石台几欲占据了大半个庭院。石台之上,分东西两面,设几,摆席。

    一人一几,一人一席,而今已然快坐满了。

    如此看来,匀子之言倒也不假,心中早有念头,只是不敢轻易更变千百年衍出的门规,而她的一番话,恰好给了匀子一个时机,就好似困顿欲眠时,有人递来了一只软枕。

    若不然,这多出的数百近千张几席,又岂能如此迅速的加设在诸子台上?想必匀子决心离席之际,便下了指示罢。

    崔莞略扫了一眼,便往东边的石阶走去,踏过九层小阶,方算是真正登上了诸子台。

    她的步伐极轻,打算就在后方随意寻一席位坐下便是,不料刚走两步,便听见一道沙哑低沉的声音飘传开,“雍城崔挽,可入东三席。”

    唰唰唰,霎时间,诸子台上近千双目光,齐齐看向站在最后方那道纤瘦却挺拔的身影。

    凡是东、西两面前十席,所坐之人无一不是当世大儒贤士,亦或者惊才绝艳,早已名传天下的学子儒生。这样的人,大多出身极为尊贵的顶级世家,似崔莞这般不显山水的普通少年,前所未见,怎能令人不诧异?

    即便崔莞曾历经生死,也不由让眼前之景惊得心中颤了几颤,不过,她面容仍旧沉静,唇角微抿,抬眸望向正前方那与众人相对而坐,神情和蔼的匀子,作揖应道:“诺。”

    清脆的一言落下,当即便有人指引她一路向前,直至顺利寻到东三席,端正的跪坐而下,纤细的身子顿时隐入人群之中,也隔绝了绝大部分探究的目光。

    此时,崔莞紧绷的心绪才骤然松了几分,不过,她仍旧屏气凝神,一脸肃穆,因所坐之位,恰好与前方十步之处的匀子遥遥相对,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皆可清晰的落入匀子眼中。

    如此一来,她便错过了一道妒意横生,暗愤不已的目光。

    西席靠近最后一排的席位上,曾信眸光阴冷如蛇,东三席,那可是连萧之谦也难以企及之处,更别提如他这般虽有才学,却出身寒门的子弟。

    偏偏,崔莞入座了,这个在他心目中,不过是秦四郎跨下玩**的小儿,入了那他想也未敢想的席位。

    曾信怎能不妒?他心如烈火焚灼,恨不得起身,坦声言出崔莞的卑劣事宜,然而,他袖下的拳紧紧握了握,又缓缓松开了。

    来日方长,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尽全力搏出一条大道!曾信狠狠告诫自己一番,勉强移开了盯着东三席所在的目光。

    随着一声清冽的钟磬之声缓缓传向四方,原本便安静的诸子台上愈加针落有声。

    “问难,始。”

    稷下学宫开讲,向来先问难,后解惑,此次问难不但是学子出问,贤士应答,同时诸多贤士也可反其道,校考学子经义疑难。

    故而,匀子一言落下,静谧的诸子台霎时暗流涌动。

    随着一名贤士击钟鸣磬,郎朗之言不绝于耳。

    “礼有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是故,天地先祖不从,君师何以为治之本?”

    这是……儒家之言,出自《礼记》。

    崔莞静静跪坐在竹席之上,体态端正,神情肃穆,心中却对一句一句问难之言,泛起了莫名的通透与明澈。

    “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如此而言,国之固本,至始不变,顺呼?逆呼?”

    崔莞抿了抿唇,心中又道:法家之言,取《韩非子》。

    “又道凡有名者皆称君,善名为名,恶名亦为名,岂非善恶皆为君?”

    崔莞垂下双眸,掩去眼底渐渐泛起的惊骇,此言者为……名家。

    “一阴一阳之谓道。此道何谓也?”

    ……阴阳家。

    ……

    诸子台上,一句一句问难,接踵而出,无论是坐在诸子台最前方的贤士,还是分东西两面席地而坐的学子,均将心中所知,所学,经口而诵,侃侃而谈,气氛时紧时缓,令人心潮澎湃,跌宕起伏。

    可端坐在东三席上的崔莞,面容虽肃,心中已是一片恍惚。

    为何,为何她如此清楚百家典籍?这朗朗入耳的问难辩解,前世今生,她都不曾明晰一册,即便当初在秦四郎身旁,所学大多为儒家经典,余下其他流派,本该万分陌生才对。

    可偏偏百家之言入耳,她却下意识的辨出了所有的流派,甚至典籍出处。

    究竟为何……崔莞苦思,却仿若坠入一团深谷迷雾,拨不开,看不透。

    不知不觉,已是日上中天,诸子台上激烈的问难争辩渐渐缓下,平静,就在众人以为,问难即将了结时,一道浑厚的声音陡然划破了这宁和的气氛:

    “吾有一问,欲请雍城崔挽一解,不知可否?”

    轰的一下,诸子台上千双目光又一次齐刷刷投向东三席,沉浸在思绪中的崔莞,猛地打了一激灵,瞬间回了神。

    她抬眸循声,顿时发现坐在匀子左侧,一名年逾四十的中年学士,身躯凛凛,相貌堂堂,同是高冠博带,可比起匀子,他身上多了一股凌厉气息,仿若一柄即将出窍的利剑,尤其是两道浑如刷漆的弯眉下,一双冽如寒星的眼眸,让人望而生畏。

    这样的人,根本不似一名贤士,而似一名征战沙场的名将。

    许是被这双寒眸紧盯之下,崔莞心神凛冽,反倒将方才的杂念抛诸脑后,她将原本平直的背脊,又挺起了几分,叉起双手,朗声应道:“还请先生出题。”

    “善。”那名中年学士微微颔首,炯炯有神的目光扫了四下一眼,落向崔莞沉静无澜的面容,提高声,缓缓言道:“吾有一骑,世间罕见之名驹,鬃毛纯白无暇,欺霜胜雪。一日,匀公所见,赞此马乃万中无一,吾曾驳言,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此话,你可认同?”

    闻言,崔莞心中一惊,这竟是上一世秦四郎成名之问,白马非马!

    ☆、第一百六十六章诸子台上动天下(下)

    心中的惊愕诧异,极快便被崔莞安抚下来,她垂眸沉思,那名问难的中年贤士也不催促,抚着下颌上几缕短须,闪烁的眸光时不时瞟向身旁泰然自若的匀子。

    那一席,是匀子为所挑选的关门弟子所设,换而言之,此时谁坐在席中,谁便可成为匀子之徒。

    据说此席之上应当是巴陵秦尚,没想却是一名不经转的普通少年。

    不过,如此也好,若来的真是秦尚,少不得还得费一番心思。

    中年贤士的目光,匀子恍若未觉,他低低一笑,以仅有二人可闻及的声音言道:“怕是要让颜琢师侄败兴了。”

    名唤颜琢的中年贤士撇了撇嘴,轻哼一声,以同声道:“匀师叔莫要得意太早,那枚玉珏,子琢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