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元史 > 卷六十四

卷六十四

作者:宋濂、王祎等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元史 !

    张思明

    张思明,字士瞻,其先获嘉人,后徙居辉州。思明颖悟过人,读书日记千言。至元十九年,由侍仪司舍人辟御史台掾,又辟尚书省掾。左丞相阿合马既死,世祖追咎其奸欺,命尚书簿问遗孽。一日,召右丞何荣祖、左丞马绍,尽输其赃以入,思明抱牍从,日已昏,命读之,自昏达曙,帝听忘疲,曰:“读人吐音,大似侍仪舍人。”右丞对曰:“正由舍人选为掾。”帝奇之,曰:“斯人可用。”明日,擢为大都路治中。思明以超迁逾等,固辞,乃改湖广行省都事。元贞元年,召为中书省检校,六曹无滞案,迁户部主事。大德初,擢左司都事,有献西域秤法,思明以惑众不用。初立海道运粮万户府于江浙,受除者惮涉险,不行,思明请升等以优之,因著为令。五年,转吏部郎中。九年,改集贤司直。十年,除江浙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十一年春,两浙大饥,首赞发廪赈之。至大三年,迁两浙盐运使,未上,入参议枢密院事,改中书省左司郎中。皇庆元年,再授两浙盐运使,岁课羡赢,僚属请上增数,思明曰:“赢缩不常,万一以增为额,是我希一己之荣,遗百世之害。”二年,召为户部尚书。延祐元年,进参议中书省事;三年,拜中书参知政事。

    仁宗即位,浮屠妙总统有宠,敕中书官其弟五品,思明执不可。帝大怒,召见切责之,对曰:“选法,天下公器。径路一开,来者杂遝。故宁违旨获戾,不忍隳祖宗成宪,使四方得窥陛下浅深也。”帝心然其言,而业已许之,曰:“卿可姑与之,后勿为例。”乃为万亿库提举,不与散官。久之,近臣疾其持法峭直,日构谗间,出为工部尚书。帝问左右曰:“张士瞻居工部,得无怏怏乎?”对曰:“勤政如初。”帝嘉叹之,命授宣政院副使。五年,除西京宣慰使。岭北戍士多贫者,岁凶,相挺为变,思明威惠并行,边境乃安。因疏和林运粮不便事十一条,帝劳以端砚、上尊。会左丞相哈散辞职,帝不允,其请益坚,帝诘之曰:“朕任卿未专邪?”曰:“非。”曰:“近臣有挠政者邪?”曰:“无有也。”“然则何为而辞?”对曰:“臣自揆才薄,恐误陛下国事,若必欲任臣,愿荐一人为助。”帝问:“为谁?朕能从汝。”哈散再拜谢曰;“臣愿得张思明。”即日拜思明中书参知政事。比召至,车驾幸上都,见于道,慰勉之曰:“卿向不负朕注委,故朕用哈散言,复起汝。”未几,升左丞。

    帝崩,英宗宅忧,右丞相帖木迭儿用事,日诛大臣不附己者,中外汹汹。思明谏曰:“山陵甫毕,新君未立,丞相恣行杀戮,国人皆谓阴有不臣之心。万一诸王驸马疑而不至,将奈之何?不可不熟虑也。”众皆危之,帖木迭儿大悟曰:“非左丞言,几误吾事。”帝造寿安山寺,监察御史观音保、琐咬儿哈的迷失、成珪、李谦亨强谏,帝震怒,杀观音保、琐咬儿哈的迷失,以成珪、李谦亨属吏,思明白丞相曰:“言事,御史职也,祖宗已来,未尝杀谏臣。”成、李既属吏,当论法,丞相乃力言之,二人得从轻典。及拜住为左丞相,与帖木迭儿各树朋党,贼害忠良,思明惧祸及,累表辞,不获,后竟诬以不支蒙古子女口粮,饿死四百人,遂废于家,杜门六年。

    文宗天历元年,起为江浙行中书省左丞。会陕西大饥,中书拨江浙盐运司岁课十万锭赈之。吏白:周岁所入,已输京师,当回咨中书。思明曰:“陕西饥民,犹鲋在涸辙,往复逾月,是索之枯鱼之肆也。其以下年未输者如数与之,有罪,吾当坐。”朝廷韪之。二年,复以中书左丞召,入觐慈仁殿,敷陈累朝任贤使能、治民足国之道,因以衰老辞,帝未允,明日,即移告去。重纪至元三年卒,年七十八。

    思明平生不治产,不畜财,收书三万七千余卷;尤明于律,与谢仲和、曹鼎新同称三绝。赠推忠翊治守义功臣,依前中书左丞、上护军、清河郡公,谥贞敏。

    吴元珪

    吴元珪,字君璋,广平人。父鼎,燕南提刑按察副使。元珪简重,好深沉之思,凡征谋治法、律令章程,皆得于家庭之所授受。至元十四年,世祖召见,命侍左右,授后卫经历,佩金符。十七年,从幸上都,受命取御药于大都万岁山,元珪乘传,未尽一昼夜而至。帝奇其速,擢枢密都事,升经历。尝从同知枢密院事俺伯进西蕃铠甲,帝问其制度,元珪应对详明,帝益奇之。

    初,江南既定,枢密奏裁定官属,京师五卫、行省、万户府设官有差,均俸禄,给医药,设学校,置屯田,多元珪所论建。二十六年,参议枢密院事。时缮修宫城,尚书省奏役军士万人,留守司主之。元珪亟陈其不便,乃立武卫,缮理宫城,以留守段天祐兼都指挥使,凡有兴作,必以闻于枢府。寻升枢密院判官。奏定万户用军士八人,千户四人,百户二人,多役者有罚。二十八年,除礼部侍郎,迁左司郎中。三十一年,参议中书省事。大德元年,除吏部尚书。选曹铨注,多有私其乡里者,元珪曰:“此风不可长,川党、朔党之兴,宋之所由衰也。”请谒悉皆谢绝。三年,宣抚燕南,劾贪吏若干人。迁工部尚书,河朔连年水旱,五谷不登,元珪言:“春秋之义,以养民为本,凡用民力者必书,盖民力息则生养遂,生养遂则教化行而风俗美。”宰相嘉其言,土木之工稍为之息。六年,佥河南行中书省事,将行,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初,朱清、张瑄以财雄江南,遍以金币连结当路,及伏诛,录其家,具籍所交诸公贵人,而江浙省臣为尤甚,惟元珪一无所污。

    武宗即位,由佥枢密院事拜枢密副使。诏元珪二十余人议政中书,若惜人力,严选举,节财用,定律令,谨赏罚,建科举,课农桑,汰冗员,易封赠,皆切于世务者。初,诏发军万人屯田称海以实边,海都之乱,被俘者众,至是颇有来归者,饥寒不能存,至鬻子以活。元珪具其事以闻,诏赐钱赎之。帝在军中,即闻元珪名,至是,特加平章政事,赐白金二百五十两、只孙衣四袭。

    仁宗即位,诏元珪与十六人议时政。皇庆元年,出拜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漕臣言:“江南殷富,盖由多匿腴田,若再行检覆之法,当益田亩累万计。”元珪曰:“江南之平,几四十年,户有定籍,田有定亩,一有动摇,其害不细。”执其论固争,月余不能止,移疾去。延祐元年,拜甘肃行省左丞。岁余,召还,俾宣抚辽阳诸郡,复为枢密副使,召见嘉禧殿,帝曰:“卿先朝旧臣,宜在旧服。”特加荣禄大夫,赐钞五千缗、貂裘二袭。元珪奏曰:“昔世祖限田四百亩,以给军需,余田悉贡赋税。今经理江淮田土,第以增金为能,加以有司头会箕敛,俾元元之民,困苦日甚,臣恐变生不测,非国之福,惟陛下少加意焉。”帝曰:“凡尔军士之田,并遵旧制。”

    至治元年,英宗即位,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军民之政十余事,大抵言:诸王近侍,不可干军政;管军官吏,不可渔取军户;军官之材者,当迁其职;有司赋役,当务均一,而军民不可有所偏;军官袭职,惟传嫡嗣,而支庶不可有所乱。帝并嘉纳,即降旨施行之。元珪以年老致仕,至治二年,起商议中书省事。三年卒。泰定元年,赠光禄大夫、河南等处行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赵国公,谥忠简。三年,复加推诚佐理功臣、光禄大夫、司徒。

    张升

    张升,字伯高,其先定州人,后徙平州。升幼警敏过人,学语时,辄能辨字音,应对异于常儿;既长,力学,工文辞。至元二十九年,用荐者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预修世祖实录。升应奉翰林文字,寻升修撰,历兴文署令,迁太常博士。成宗崩,大臣承中旨,议奉徽号,飨宗庙,升曰:“在故典,凡有事于宗庙,必书嗣皇帝名,今将何书?”议遂寝。武宗即位,议躬祀礼,升据经引古,参酌时宜以对,帝嘉纳之。至大初,改太常寺为太常礼仪院,即除升为判官。

    久之,外补知汝宁府。民有告寄束书于其家者,逾三年取阅,有禁书一编,且记里中大家姓名于上,升亟呼吏焚其书,曰:“妄言诬民,且再更赦矣,勿论。”同列惧,皆引起。既而事闻,廷议谓升脱奸轨,遣使穷问,卒无迹可指,乃诘以擅焚书状,升对曰:“事固类奸轨,然升备位郡守,为民父母,今斥诬诉,免冤滥,虽重得罪不避。”乃坐夺俸二月。旁郡移文报吴人侯君远者言:“岁直壬子六月朔日蚀,其占为兵寇;岁癸丑,其应在吴分野。”同列欲召属县为备御计,升曰:“此讹言,久当自息,毋用惑民听。”斥其无稽,众论韪之。部使者举治行为诸郡最。历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除绍兴路总管。初,大德、至大间,越大饥,且疫疠,民死者殆半,赋税盐课责里胥代纳,吏并缘为奸,害富家,升为证于簿籍,白行省蠲之。前守有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者,争代者禄米,有隙,欲内之罪,移平江岁输海运粮布囊三万,俾绍兴制如数,民患苦之,不能堪。更数守,谓岁例如此,置弗问。升言:“麻非越土所生,海漕实吴郡事,于越无与。”章上,卒罢之。升既谨于绳吏,又果于去民瘼,故人心悦服。历湖北道廉访使、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召为参议中书省事,改枢密院判官,寻复中书参议。

    至治二年,又出为河东道廉访使,未行,拜治书侍御史。明年,出为淮西道廉访使。泰定二年,拜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加中奉大夫,寻迁辽东道廉访使。属永平大水,民多捐瘠,升请发海道粮十八万石、钞五万缗,以赈饥民,且蠲其岁赋,朝廷从之,民得全活者众。明年,召拜侍御史。天历初,出为山东道廉访使,时方有警,有司请完城以为备,升曰:“民恃吾以生,完城是弃民也。”由是民皆安之。文宗赐尚酝文币,以赏其功。逾年,召为太禧院副使,兼奉赞神御殿事,除河南省左丞,复迁淮西道廉访使。升时年六十有九,上书乞致仕。至顺二年,复起为集贤侍讲学士,文宗眷待之意甚隆。元统元年,顺帝即位,首诏在廷耆艾,访问治道,升条上时所宜先者十事。寻兼经筵官,廷试进士,特命升读卷,事已,告省先墓。帝赐金织文袍,以宠其归。明年,以奎章阁大学士、资善大夫、知经筵事召,赐上尊,趣就职,升以疾辞。帝察其不可强,许之。寻命本郡月给禄半,以终其身。至正元年卒,年八十一。赠资德大夫、河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谥文宪。

    臧梦解陆垕

    臧梦解,庆元人,宋末中进士第,未官而国亡。至元十三年,从其乡郡守将内附,授奉训大夫、婺州路军民人匠提举。未几,例革其所司,而浙东宣慰司举梦解才兼儒吏,可试州郡,朝廷是之,授息州知州。未行,改知海宁州。时淮东按察副使王庆之按行至其州,见梦解刚直廉慎,而学有渊奥,自任职以来,门无私谒,官署萧然,凡有差役,皆当其贫富,而吏无所预。于是民以户计者,新增七百六十有四;田以顷计者,新辟四百四十有三;桑柘榆柳,交荫境内,而政平讼简,为诸州县最。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而御史台亦以其廉能,抗章荐之。

    二十七年,梦解满去者至是已五年矣。属江阴饥,江浙行省委梦解赈之。梦解不为文具,皆躬至其地,而人给以米,所活四万五千余人。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苟宗道,闻而韪之,举其名上闻,除同知桂阳路总管府事。三十年,擢奉议大夫、广西肃政廉访副使。故事,烟瘴之地,行部者多不躬至,而梦解咸遍历焉。遂按问宾州、藤州两路达鲁花赤,与凡贪官奸吏,置于法者无虑八十余人。又平反邕州黄震被诬赃罪,及藤州唐氏妇被诬杀夫罪,凡两冤狱。大德元年,迁江西肃政廉访副使。有临江路总管李倜,素狡狯,而又附大臣势,以控持省宪,梦解按其赃罪,而一道澄清。六年,迁浙东肃政廉访副使。九年,除广东肃政廉访使。梦解至是,既老且病,乃纳禄退居杭州,以亚中大夫、湖南宣慰副使致仕。后至元元年卒。

    梦解博学洽闻,为时名儒,然不少迂腐,而敏于政事,其操守尤为介特。所著书,有周官考三卷、春秋微一卷。梦解尝自号鲁山大夫,士之称之者,不以官,皆曰鲁山先生云。

    同时有陆垕者,与梦解齐名。监察御史郑鹏南尝以二人并荐于朝。垕字仁重,江阴人也。自幼以孝友闻。至元间,丞相伯颜以师南下,垕是时年未冠,而志强气锐,率其乡人见之,论议有合,兵遂不涉其境,乡人义之。伯颜奏授为同知徽州路总管府事,以廉能擢置台宪,累迁至湖南肃政廉访副使,升浙西廉访使。所至以黜赃吏、洗冤狱为己任,且尝上章奏免儒役,及举行浙西助役法。年五十卒,赐谥庄简。

    陈颢

    陈颢,字仲明,其先居卢龙,有名山者,仕金为谋克监军,太祖得之,以为平阳等路军民都元帅,子孙徙清州,遂为清州人。颢幼颖悟,日记诵千百言,稍长,游京师,登翰林承旨王磐、安藏之门。磐熟金典章,安藏通诸国语,颢兼习之。安藏乃荐颢入宿卫,寻为仁宗潜邸说书。于是,仁宗奉母后出居怀庆,颢从行,日开陈以古圣贤居艰贞之道。会成宗崩,仁宗入定内难,以迎武宗,颢皆预谋。及仁宗即位,以推戴旧勋,特拜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仍宿卫禁中,政事无不与闻。科举之行,颢赞助之力尤多。颢时伺帝燕闲,辄取圣经所载大经大法有切治体者陈之,每见嘉纳。帝尝坐便殿,群臣入奏事,望见颢,喜曰:“陈仲明在列,所奏必善事矣。”颢以父年老,力请归养清州,帝特命颢长子孝伯为知州以就养。颢固辞,乃以孝伯为州判官。帝欲用颢为中书平章政事,颢叩首谢曰:“臣无汗马之功,又乏经济之略,一旦置之政途,徒速臣咎。臣愿得朝夕左右,献替可否,庶少裨万一,亦以全臣愚忠。”帝乃允。

    仁宗崩,辞禄家居者十年。文宗即位,复起为集贤大学士,上疏劝帝大兴文治、增国子学弟子员、蠲儒之徭役,文宗皆嘉纳焉。颢先后居集贤,署荐士牍累数百,有讦之者,颢曰:“吾宁以谬举受罚,蔽贤诚所不忍。”顺帝元统初,颢扈跸行幸上都,至龙虎台,帝命造膝前,而握其手曰:“卿累朝老臣,更事多矣,凡议政事,宜极言无隐。”颢顿首谢不敏。颢每集议,其言无不剀切,后至元四年,致政,命食全俸于家。明年卒,年七十六。至正十四年,赠摅诚秉义佐理功臣、光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蓟国公,谥文忠。

    颢出入禁闼数十年,乐谈人善,而恶闻人过。大夫士因其荐拔以至显列,有终身莫知所自者,是以结知人主,上下无有怨尤。欧阳玄为国子祭酒,与颢同考试国子伴读,每出一卷,颢必拾而观之,苟得其片言善,即以置选列,为之色喜。玄叹曰:“陈公之心,盖笃于仁而逾于厚者,真可使鄙夫宽、薄夫敦矣。”

    次子敬伯,至正中仕为中书参知政事,历左丞、右丞,二十七年,拜中书平章政事。

    <b>译文</b>

    张思明字士瞻,祖先是获嘉人,后迁徙到辉州居住。思明颖悟超群,读书能日记千言。至元十九年(1282),由侍仪司舍人征召为御史台属官,又为尚书省属官。左丞相阿合马死后,世祖要追查他奸诈欺骗的罪行,召右丞何祖荣、左丞马绍进宫,思明为他们读文牍,从黄昏到黎明,帝听着竟忘了疲劳,说“:读的人吐音很像侍仪舍人。”右丞回答说“:正由舍人升为佐助。”帝很惊奇,说:“这个人可以重用。”第二天越级提拔任大都路治中,思明推辞,后改任湖广行省都事。

    元贞元年(1295),任中书省检校后,六部无积压案件,升迁为户部主事。大德初,提拔为右司都事,当初江浙设立海道运粮万户府。授职的人害怕历险,不起程。思明请求给以优厚待遇,并写成命令。五年转迁吏部郎中。九年改任集贤司直。十年授江浙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十年春,两浙遭重灾,思明首先开仓救灾。

    至大三年(1310),调迁两浙盐运使,还未就职,改入参议枢密院事,又改任中书省左司郎中。皇庆元年(1312)再任两浙盐运使,每年征收赋税都能超额。同僚请求增加赋税,思明说:“增额、减额,都不是不变的,万一以增加的为定额,是我求个人的荣誉而留下了百世的危害。”二年,征召为户部尚书,延。。元年(1314),参议中书省事,三年授中书参知政事。

    仁宗即位,僧人妙总统受宠,诏令中书,予他弟弟五品官爵。思明执意不从,帝大怒,召见,责问思明,回答说:“人才选拔是治天下的重要方面,小路一开,来的人就众多而杂乱,所以宁愿违诏定罪,不忍毁坏祖宗成法,使天下的人来窥视陛下的深浅。”帝暗自认为有理,可已经特许过,就说:“你可暂且答应,下不为例。”于是,思明任此人为万亿库提举,不定其官阶。时间长了,近臣妒忌他执法严峻刚直,一天天造成谗言离间,因而出任工部尚书,帝问左右的人:“张士瞻在工部该不会不乐意吧?”回答说“:主持事务同当初一样。”帝更赞叹,命令授给宣政副使。五年,任西京宣慰使。岭北守卫的战士大多贫困,遇上灾荒,引起事变,思明既用威力又有仁慈,才使边境安定。由于上疏陈述和林运粮十一条不便,帝用端砚和一尊好酒慰问他。

    适逢左丞相哈散辞职,帝不允许,他请求更加坚决,帝问:“你为什么要辞职?”回答说:“我估量自己的才能太差,恐怕误了国事,一定要我任职,推荐一个人佐助我。”帝问:“是谁呢?我能听你的。”哈散说“:张思明。”当天就授给思明中书参知政事。帝到上都,在路上见到思明,帝慰勉他说:“你没有辜负我的委托,所以我采用哈散的话,又起用你。”不久,升左丞。

    帝崩,英宗居丧,右丞相帖木迭儿管理政事,大杀无辜,气势汹汹。思明谏道“:先帝奉安刚毕,新君未立,恣纵杀戮,全国的人会说有反叛之心。万一诸王、驸马怀疑不来此,将怎么办?不能不深思熟虑。”大家都很忧惧,帖木迭儿大悟,说:“要不是左丞相提醒,几乎要误大事。”帝修建寿安山寺,监察御史观音保、琐咬儿哈的迷失、成王圭、李谦亨强谏,帝盛怒,杀了观音保、琐咬儿哈的迷失,把成王圭、李谦亨作为属吏,思明告诉丞相说“:进谏是御史的职责,自祖宗以来,不曾杀谏臣。”成、李既是属吏,应当按法论处,丞相极力说明道理,二人才从轻惩处。拜住任右丞相,与帖木迭儿各树朋党,残害忠良,思明怕惹祸,多次上表辞官,未准,后来被诬陷为不供给蒙古子女口粮,饿死四百人,于是罢官在家,闭门六年。

    文宗天历元年(1328)起用为江浙行中书左丞相。正当陕西重灾,中书拨江浙盐运司赋税十万锭救灾。有吏劝说应给中书回话,赋税已交京师。思明说:“陕西灾民如无水之鱼,不得水而干死。把下年征收如数交上,如判罪由我来承担。”事后朝廷认为做得对。二年恢复中书左丞职务,入宫见帝,详细陈述历朝任用贤能、治民富国的经验。因衰老呈请辞官,帝未同意,第二天就告辞走了。至元三年(1337)卒,享年七十八岁。

    思明生平不治产业、不存钱,收集书三万七千多卷,同谢仲和、曹鼎新同称三绝。赠推忠翊治守义功臣、中书左丞、上护军、清河郡公,谥号贞敏。

    吴元珪字君璋,广平人。父亲名鼎,任燕南提刑按察副使。元珪生活简朴,为人持重,喜思考,凡征战方略、治国之道、律令章程的知识,都是家中传授的。至元十四年(1277)世祖召见,命授后卫经历,佩戴金符。十七年随帝去上都,受命去大都万岁山取药,不到一昼夜就到了,帝惊奇他的神速,提升枢密都事,升经历。曾随俺伯进西蕃铠甲,帝问西蕃的制度,回答得非常详细、明白,帝更奇其才能。

    当时江南已平定,枢密奏请裁定官属,京师五卫、行省、万户府各设官吏,都有俸禄,给医药,设学校,置屯田,这些多为元 珪建议。二十六年参议枢密院,不久升枢密院判官。奏请规定万户用军八人,千户四人,百户二人,多役者有罚。二十八年任礼部侍郎,调迁左司郎中。三十一年参议中书省事。

    大德元年(1297),任吏部尚书,官吏的选拔考核多数人偏袒自己同乡,元 珪说“:此风不能助长,川党、朔党兴起,就是宋朝衰败的原因。”三年,任燕南宣抚,弹劾贪吏若干人。又迁工部尚书。河朔连年水灾,五谷不收,元 珪说:“春秋一书的宗旨,是以养民为本,凡用民力一定有记载,民力得到休息,人民生活就会好,人民生活好,就能进行教化,风俗也就好了。”宰相很称赞这席话。六年,任命河南中书省佥事,又任命浙江省参知政事。当时江浙省臣只元 珪一人没有贪财贿赂之事。

    武宗即位,由枢密院佥事升枢密副使。诏令元珪二十多人议政,提出惜人力、严选举、节财用、定律令、谨赏罚、建科举、劝农桑、汰冗员、易封赠,都是当时必办之事。帝久闻元 珪之名,特加封平章政事,赐银二百五十两,只孙衣四套。

    仁宗即位,诏元珪等十六人议论时政。皇庆元年(1312)出任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漕臣提出要搜括江南的民田,元 珪反对说:“江南四年来都较太平,户有定籍,田有定亩,一有动摇,危害不小。”争执一月不下,元珪称病离去。延。。元年(1314)任甘肃行省左丞。一年多召回,以宣抚身份到辽阳郡,又任枢密副使,帝在嘉禧殿召见他说:“你是前朝旧臣,应该仍任原职。”特加封荣禄大夫,赐钞五千缗、貂裘衣两套。元 珪上奏说:“从前世祖限制四百亩田供给军需,剩余的田全部要纳赋税。现在管理江淮田地的官员,以多报田亩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加上当地官府苛敛民财,使善良的百姓,一天天更加困苦,臣恐一旦生变,危害国家,惟望陛下稍加计虑。”帝曰:“凡你军士的田,都依旧制。”

    至治元年(1321)英宗即位,元 珪与帖木儿不花上奏有关军民的十多件事,大抵是:诸王近侍,不能干预军政;管军的官吏,不能剥削军户;有才能的军官,应该升迁;官府征收赋税,一定要公正,不能偏颇;军官袭职,只传嫡嗣。帝赞许并降旨施行。元 珪因年老辞官退隐,至治二年起用商议中书省事务。三年卒。泰定元年(1324)赠光禄大夫、河南等处行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赵国公,谥号忠简。三年,又加推诚佐理功臣、光禄大夫、司徒。

    张升字伯高,祖先定州人,后来迁徙到平州。升幼年时机警聪敏超过一般人。长大努力学习,擅长文辞。至元二十九年(1292)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参预修纂世祖实录,升应奉翰林文字,不久升修撰、太常博士。成宗驾崩,大臣议论徽号,合祭宗庙,升说:“从前规定凡在宗庙有祭祀,一定要写嗣皇帝的名字,现在写什么?”议论才终止。

    武宗即位,亲自祭祀礼节时,升据经引古,参酌时宜回答,受到帝的称赞,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至大初,改太常寺为太常礼仪院,升为判官。以后,调任汝宁知府。有一百姓告发,有一捆书信寄放在他家中,时隔三年取出一看,内有禁书一编,记有他本乡大家姓名,升要属吏快把这书烧毁,并说:“胡话诬陷民众,暂且免罪不说。”同级的官吏很害怕,朝廷知道后,认为升放走了违法作乱的人,派人了解情况,却始终查不出什么来,于是斥责他擅自焚书,升说:“这事情好像是违法作乱,但我为郡守,是父母官,现在斥责诬告,免去冤狱,即使判我重罪也不躲避。”于是夺他两个月的俸禄。后来任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升绍兴路总管。

    在大德、至大年间,江浙遭重灾,流行瘟疫,百姓死亡几乎过半,赋税盐税责令里胥代纳。升将此地情形如实报告行省,予以豁免。后历任湖北道廉访使、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召为参议中书省事,又改枢密院判官,不久又恢复中书参议。

    至治二年(1322)出任河东道廉访使,还未启程,又任命治书侍御史。第二年,任淮西道廉访使。泰定二年(1325)任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加中奉大夫,不久升辽东道廉访使。永平大水,民众多困厄,升请求发海道粮十八万石、钞五万缗,赈救灾民,减免这年的赋税,得到朝廷同意,很多民众得以活命。第二年,任侍御史。

    天历初,出任山东道廉访使,当时有警报,当地官府请求加固城池来防备,升说“:百姓依靠我们而生,加固城池,兴师动众,这是抛弃百姓。”过了一年,任太禧院副使,并兼奉赞神殿的事务,授职河南省左丞,又升淮西道廉访使。这时升已年六十九,上书辞官退隐。至顺二年(1331)又起用为集贤侍讲学士,受到文宗关怀。

    元统元年(1333)顺帝即位,召集五六十岁老臣,询问治国之道,升条陈应该先做的十件事。不久兼经筵官,考试进士,命升读卷,事后,升请求探望祖先的坟墓。帝赐金织花纹袍子,使他荣耀还乡。第二年,以奎章阁大学士、资善大夫、知经筵事召回,赐好酒一尊,催促就职,升以病辞职,帝看不可勉强,才同意。不久命本郡每月给原俸禄的一半。至正元年(1341)卒,享年八十一岁。赠资德大夫、河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谥号文宪。

    臧梦解庆元人,宋末中进士,未做官宋已亡。至元十三年(1276)随其乡郡守归附元朝,授与他奉训大夫、婺州路军民人匠提举。不久荐举息州知州;还未启程,又改为海宁知州。

    当时淮东按察副使王庆之,见梦解刚直廉洁谨慎,学问渊博,任职以来,门无私谒,官署肃然,凡有差役,都按贫富摊派,吏不干预。人口增加到七百六十四户;开辟田地四百四十三顷;桑柘榆柳成荫,政治平明,诉讼按实情处理,各州县未有伦比。于是上章荐举梦解才德兼备,应提任要职,以施展他蕴蓄的才干。御史台也因为他贤能而上奏章举荐。

    二十七年,梦解到此任职已五年了,这年江阴遭灾,江浙行省委托梦解赈济。他亲临灾区发放粮食,救活四万五千多人。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苟宗道听说了他的事迹后,举荐他,授同知桂阳路总管府事。三十年提拔为奉议大夫、广西肃政廉访使。他一破常例,走遍边远地区,察问宾州、藤州两路达鲁花赤,依法惩处贪官奸吏八十多人。又给邕州黄震、藤州唐氏两桩冤狱平反。

    大德元年(1297),任江西肃政廉访副使。临江路总管李倜,平素狡狯,又仗大臣之势,控制行省,梦解审明其贪赃罪,依法惩处,澄清一道吏治。六年,任浙东肃政廉访副使。九年授广东肃政廉访使。此时梦解既老又病,以亚中大夫、湖南宣慰副使辞官退居杭州,享有俸禄。后至元元年(1335)卒。

    梦解博学广闻,为知名儒生,但一点也不迂腐,对政事敏锐,节操尤其出众。著有周官考三卷、春秋微一卷。自号“鲁山大夫”士人称他“鲁山先生”

    陈颢字仲明,祖先居住在卢龙,后迁徙到清州,于是成了清州人。陈颢幼年就很聪慧,日记千字。稍长,游学京师,求教于王磐、安藏门下学习典章、蒙古语。安藏推荐陈颢入宿卫,不久,在太学府中为仁宗讲解经史。仁宗侍母后居怀庆,颢随行,每天讲述古代圣贤艰贞之道。

    适逢成宗驾崩,仁宗入朝平定内难,迎接武宗,陈颢都参预谋划。仁宗即位,特授颢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仍宿卫宫中,凡政事帝没有不说给他听的,推行科举,颢大力赞助。在帝安闲休息时,就取圣人经书中,有关治理政体的大经大法,有切于当时政治者进呈,帝每阅后便称赞采纳。帝在便殿,群臣上奏事情时,看见颢便高兴地说:“陈仲明在此,上奏的一定是好事。”颢以父年迈,极力请求回清州侍养,帝特命颢的长子孝伯任知州以便奉养。颢坚决推辞,才以孝伯为州判官。帝要任命颢为中书平章政事,颢叩头辞谢说:“我无汗马之功,又乏经世济民之才,一旦置身政途,只会加重罪责。我愿朝夕侍奉您,出些主意,以尽愚忠。”帝才同意。仁宗驾崩,辞官俸回家十年。

    文宗即位,起用颢任集贤大学士,颢上疏大兴文治、增加国子学弟子员、免除儒生徭役,文帝赞许采纳。顺帝元统初年,颢随帝去上都,至龙虎台,帝握其手说“:你是累朝老臣,凡事应直说,切勿隐讳。”颢所言无不切中事理,至元四年(1338)辞官在家,仍享全俸。第二年卒,享年七十六岁。至元十四年(1354)赠摅诚秉义佐理功臣、光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蓟国公,谥号文忠。

    颢出入宫中数十年,乐于谈人之长,不愿听人之短。由他推荐成名的人终身不知是他推荐的。欧阳玄任国子祭酒时,与颢一同考试国子伴读,每出一卷,颢必阅,如有一句半句好的,立即放到选择之列,为之高兴。玄叹息说:“陈公的心,忠实于仁而超过于厚,真可使鄙俗的人宽容,不厚道的人敦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