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迷途在1643 > 第一百零七章 唐寡妇状告公婆

第一百零七章 唐寡妇状告公婆

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迷途在1643 !

    老太爷在边上一听,脑子一转,好像眼前一亮,连忙回转屋内去看《江南周报》上面的村长选举条例,这一看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唐寡妇原名董婉清,说起来娘家可谓是一大望族,如果说董婉清之父董祖源大家不熟悉的话,那么董祖源之父董其昌就如雷贯耳了吧。董其昌可是明末书画大家,往后他的书画可以千金,不过在这个时期,董家的名声很臭,就因为大儿子董祖常在乡间强抢佃户民女绿英,引发乡民把董宅焚烧,这就是后来所谓的“民抄董宦” ,董其昌惶惶然避难于苏州、镇江、丹阳、吴兴等地,直到半年后事件才平息下来。

    而董祖源是董其昌第三子,庶出,育有一子建清,次女婉清,从小就在书香字画中长大,要不然唐家也不会看中,应了这门亲事,唐老太爷的算盘打的啪啪响,让自家儿媳出任上河湾村第一任村长,保送自己庶出的小儿去南京国子监,哈哈,自从大儿子死后,一直来闷闷不乐,今天算是看到了唐家还有希望,越想这事能成,就把自己的想法对着村民们说了,让自家媳妇当村长,第一年自家儿子去国子监,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 … ,就这样把名额分配了一下,被分配到的村民当然是赞成的,没被分配上的开始画大饼,王老二家,你家娃儿还小,等五年后再送去读书也不迟,张麻子你家大儿就在家里帮农活,这读书开蒙迟了些,某看好你家三儿,正好五年后9岁,适合的很… … 。

    一帮老实巴交的佃户、渔户被唐老爷子惑悠的不分东西南北后,举双手赞成,想不赞成也不行,自家没这个能力,还是老老实实种田好,因为自家分到了3亩水田,空下来还能去缺劳力人家帮工,这帮工银也不少,往后的日子只会越好,也就不去争了。

    入夜唐老爷子人逢喜事精神爽,把平时舍不得吃的咸猪头煮了,还喝了酒,吃饱喝足后越想越美,这夜还跟二房行了房事,不想第二天,天没亮唐老爷子就死了,唐老爷子年岁也不高,62岁突然死了,引起了大房的不满,把罪责怪到了二房身上去了,这事就闹了起来,最后越闹越凶,告到了官府,华亭县管治安刑事的副县长是山西林州人王纪,前年从黎城考核后分配来的,说是出了人命,就带上法医来到了上河湾村查验,法医验看后,得出身无外伤,也无内伤,从死者外表看可能性很大是中毒而亡,王纪就问法医,中的是什么毒?法医直摇头说道,就是查验不出中的是什么毒,所以才说是可能性最大是中毒,这样就把问题搞复杂了,又问了唐老爷子死前吃过什么,喝过什么,也找不出头绪,又把二房找来询问,老爷子死前是什么状态,二房哭哭啼啼也问不出可疑之处,王纪连死因也找不到,就是非正常死亡,结不了案,急的团团转,不管是情杀还是谋财害命,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就这样在唐府连查了三天也没个结果,最后只能上报到了杭州。

    王德发手下有二位助手,一位是周之鼎山西陵川人士,另一位是金德康,这位就是原大顺朝要到黎城上任的举人,后经过黎城考核后,名列二甲第六名,而周之鼎是三甲五十八名,在黎城党校学习时发现周之鼎年轻接受能力超强,就得到了重用,个人也要求进步,所以调任到了杭州协助王德发的工作,周之鼎接到华亭县的公文一看,知道事情不简单,向王德发汇报了,王德发一看这详细查验记录的案情也感到莫名其妙,自己还有一摊子事呢,分田到户正在关键要头,真的没空,就指派周之鼎代自己走一趟,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话说这位周之鼎是第一次代表王德发问案,按明朝的规矩属于巡抚官了,那是一省之要政,好在杭州距华亭不远,起个早坐船沿运河旁晚时分就到了,连夜又在唐府问案,结果还是跟王纪一样,只不过记录更加详细而已,从死者前一天起,吃过什么,睡在哪里,跟什么人接触,有没有陌生人来过,唐家有没有仇家等等事无巨细全问了一遍,把唐家所有人也问了一遍,还是没什么头绪,官府在没有弄清案情前,死者不能下葬,就这样又弄了二天,这样下去死尸要腐烂了,最后不得不先下葬,眼看着这案子变成了一个无头案,而唐家这几日也不太平,正房跟二房还有三房全在打小九九,没了老爷子的唐家还是唐家吗?要分家产了,唐寡妇就不乐意了,这一下河对面下河湾村陆家庄及唐家的紧邻远亲,听说官府撤了,唐老爷子出殡,纷纷前来吊唁送葬,就这样闹腾了几天后,又出了一件事,唐寡妇把唐家的三房全告了,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唐寡妇状告大太太霸占自己的幼儿,贱卖唐家祖田。又告二夫人联合三夫人抢夺唐家家产搬回娘家,王纪接到诉状后哭笑不得,这种家事一般发生在小门小户比较多,很难断个公道出来的,不是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吗?这不,就碰上了。

    按黎城的规矩只要有百姓诉状,就得尽快审结,要不然时间拖久,就得换人,只要是换人替代了,那么这官也就做到头了,说明没这个能力,就回家种红薯去吧。而且新政府的审案跟以往不同,都是上门问案,案发在哪里,就在哪里审案,像这种家庭内部矛盾的案子,基本上是调解为主,不像以前,全部要到县衙大堂问案的那种,原因是因为目前人口变少了,一个县城才几千人口,加上管辖地的镇村一起才五万左右算是大县了,要是在北方山西那边,一个县全部人口加起来不到2万,有的甚至更少。

    先做调解,王纪还是很有能力的,就给了唐家三个方案,一,唐家人各自带着儿子、女儿改嫁。二,唐家人可以分家。三,保持现状,由大夫人当家,把儿孙带大。凡是属于唐家的财产都不能各自搬回娘家,包括田契。如果要分家官府就把唐家财产做个切割,各自得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意下如何啊?

    一下就难倒了全家所有人,王纪也不急,状纸是唐家儿媳告的,就对唐寡妇说道,给出三天时间思考,到时官府再来听取各自的想法,这种官司没有输赢之分,官府只有出面划分各自的利益,起到一个背书的作用。

    作为大妇,当然是采取第三种办法对自己更有利,年岁也大了,想嫁也没人要。可二夫人及三夫人作为小妾,在这个家没地位,趁着徐娘半老还有点姿色赶紧另谋生路要紧,不管是第一种、第二种办法都愿意。

    唐寡妇还年轻,当然也想改嫁,可改嫁要有合适的人选,所以更倾向第二种方案。想到这里,就说道:“不用等三天,奴家愿意分家。”

    王纪点点头,看着三位夫人道:“儿媳要求分家单过,本官是赞同的,她还不到20岁,往后的日子长着呢,还得改嫁,不可能守一辈子寡,那么你们呢?谁愿意分家。”

    三个笨女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三夫人怯生生地道:“奴家也愿意分家单过。”话刚说完,二夫人也道愿意分家。可大夫人哭了,哭哭啼啼道:“全分家了就剩我这孤老婆子,还是让我也死了吧,呜,呜。”

    接下去王纪就好办了,让书办清理唐家的所有家产,登记造册,后天让四个女人去县里听分配方案。

    唐家最大的财产就是眼前的四开间二进院子,村头小河边上的40亩水田及村东头40亩桑地,木桥边上二间豆腐坊,一头牛,一头驴,四季农具,一家五口人的佃户,一位厨娘,跟唐寡妇一起嫁过来的丫鬟小梅,别的就是村东头带一个大院子的三间蚕房,除了这些剩下的全是瓶瓶罐罐和各自的四季衣着等。

    王纪是这样判的,大夫人及二夫人唐小公子继承四开间二进唐家院子,得水田20亩,桑田20亩,一头牛。如二夫人改嫁,除属于自身衣着外,不得带走这些家产。

    唐寡妇可带着幼子及嫁妆丫鬟小梅分得20亩桑地,村东头三间草屋蚕房居住。

    三夫人带着小女分得20亩水田,一头驴及二间豆腐坊。

    余下厨娘及一家子佃户自愿跟随就归谁家帮工,这个自己协商,不在本判决之内。

    这样的分配顾及到了各方的生活和利益,让人无话可说,可谓是公平公正。特别是大夫人长长地吐了口气,好险,晚年生活总算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