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蜀山异闻录 !
第四十八章魔鬼军队出笼
1943年3月,在缅甸一侧的日军迫近同古,与中国军队发生激战,日军先是使用毒气,而中国军队血战四昼夜,予敌重创而坚守阵地不退,后来日本大本营便紧急以伞降方式,向中方阵地投送进了这批丧尸部队。
最初,中国军队误以为是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投送来援战的国军同胞而未予警惕,还热情地嘘寒问暖,结果遭致局不及防的袭击,当场就有数十人被咬伤,国军战士当时并未立即开枪,而是立即报告了上司。
待上司派人来核准查实,已经有数百人被咬伤,还有人被丧尸开枪打死,国军上司急了,被迫下令予以还击,可是无论怎么打,那些丧尸就是不死,受了枪伤、浑身流淌着血还继续前进。
无耐之下,部队只好驾驶坦克、装甲予以炮轰,这才阻止他们迅速前进,但他们只是放慢前进步伐而已,待炮击一停止,他们照样还冲上前来,甚至爬上装甲、坦克上去咬死国军战士,军中大骇,一片哗然,以为遇到鬼兵神将了,一下子溃退几十里去,第二天(即3月26日)同古便失守。
有了这次中缅边境同古之战的胜利,激发了日军研制更多丧尸部队的狂妄野心,他们在哈尔滨总部夜以继日大量生产、训练丧尸部队,并成排、成营地投放到中缅边境的各个战场。
4月9日的滇境空战,中国空军、美志愿军击落日机10架后,气急败坏的关东军于4月28日夜间,空投数千名丧尸袭击中国远征军,与正面进攻我远征军的日军构成侧翼夹击,结果远征军激战一昼夜而被迫撤离至畹町,至此,中缅战略大交通线被日寇断绝。
4月29日日军占领腊戍,侵缅日军及丧尸部队继续进攻,于5月3日占领云南之畹町、龙陵。5月5日,宝山空战,中国空军又一次击落日机8架。关东军大本营再次空降投送约10000名丧尸部队配合进攻,致使北缅莫八很快沦陷,日军迅速进犯至保山惠通桥附近,与国民党军隔怒江对峙。
由于国军中流传着日本鬼子军(丧尸兵团),精神上已产生恐惧而无心恋战,导致日军于5月6日强渡怒江,国民党军一路溃退,两天以后撤逃至云南境内。
因为无法阻挡怒江东岸的日军和丧尸部队,所以在5月11日,国军又丢掉滇西腾冲,腾冲遂被日军占领。
而在八路军抗日根据地,5月1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军五万余人,在空军的配合下,出动坦克、汽车几百辆,由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起“五一大扫荡”。
他们还用降落伞将丧尸部队投进冀中地区的游击队活动区,结果,这些丧尸在伞降刚落地时,就被八路军狙击手一一爆头猎杀,当时,这些土得不能再土的射手,并没意识到他们射杀的是世上最可怕的丧尸部队,他们认为击中头部最优先,可以一枪毙命而不浪费稀缺的子弹,最重要的是不暴露自己,完全可以长时间潜伏杀敌。
5月15日浙东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分由奉化、上虞、绍兴、肖山、富阳方面同时西犯,主力沿浙赣线进犯,日军进犯建德、金华时皆施用毒气弹,并动用丧尸部队作战。
与此同时,江西南昌之日军则东犯,配合浙东日军进犯浙赣线,5月28日日军侵入金华、兰奚,日师团长酒井直次被击毙后,恼着成怒的日军率丧尸部队于5月31日在温州弯坎门登陆,6月1日日军攻陷江西弋阳,6月16日日军侵占江西鹰潭、贵溪,至此,浙赣全线尽陷敌手。
6月2日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山西辽县麻田村附近对日军反”扫荡”作战中,被日军施放的毒气所伤后不治,壮烈牺牲,6月9日怒火冲天、愤起反抗的八路军在冀中反”扫荡”中,首次使用了火焰喷射器,来对付日军丧尸部队,不但歼灭了日冀勃特区”扫荡”的坂本旅团所率部队及援军,还击毙坂本旅团长,极大地挫败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
6月5日罗斯福警告日本在进犯缅甸、云南、建德、金华、冀中等地区时,施用毒气弹和使用丧尸部队而违反日内瓦公约,如继续在中国或其他盟邦使用毒气和惨无人道的丧尸部队,美国将予毁灭性报复。
7月6日中国境内盟国飞机大举出动,轰炸汉口、南昌、广州等地日军机场,8月21日国民党军克复浙赣铁路线重镇鹰潭、玉山县城,又克青田、东乡。
8月23日国民党军克复浙江江山、常山及江西临川,次日又克龙游、兰奚,8月27日美国海军潜艇在福建闽江口外击沉日本运输舰两艘,舰只里面成百上千的丧尸命殒江底,无一幸存。
9月16日日本为报复美国,悄悄派潜水艇运送5000个丧尸前往美军控制的巴拿马运河区,他们试图借此制造混乱以中断大西洋制造的战舰驰援太平洋战区,或者想直接输送到美国本土作战,搞乱美国国内,引起美国人民恐慌。
日本万万没想到潜艇在经过加勒比海的途中被美军发现并击沉了,为此,9月17日美国务卿赫尔发表关于”九?一八”事变11周年的谴责声明,斥日本为大战祸首,反人类的兽魔,要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日本丧尸部队、生化鼠疫的疯狂袭击,最终会给予日本毁灭性打击。
9月20日日本人民反战团体在延安集会,松本一夫任联合会会长,会上作为日本反战人士,强烈抨击日本军国主义在华的侵略暴行,和惨无人道的灭绝人性生化鼠疫和丧尸部队。
10月26日美机猛袭香港、广州,击落日机10架,11月27日盟机袭击广州,击落日机多架,炸毁日军一些运送丧尸部队的船只和贮藏细菌疫苗的仓库。
12月18日日军第十一师团长及高级军官运送丧尸部队和细菌疫苗的飞机准备前往大别山区,在乘自太湖上空时被中国军队击落而全部毙命。
12月19日日军便疯狂报复扫荡大别山南麓的国民党军,接连攻陷商城、光山、潢川、麻城、罗田、英山、广济、黄梅、桐城、潜山、太湖、宿松等鄂豫皖广大地区,国民党军因害怕丧尸部队和鼠疫、跳蚤疫而全线溃败……
…………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并于1945年8月9日出兵中国东北,此时的日本关东军兵力仅有70万人部署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苏联红军投入到远东战场则多达150万人,双方的装备也相差悬殊,苏联红军横扫日本关东军。
当苏联军队攻入满洲国之后,“樱咲”计划的全部记录和证物都不见了。原来,是攻入满洲国的苏军抓获了大部分的日本科学家,缴获了大部分(丧尸)的档案和测试记录——与黑龙的特殊计划有关的,苏联计划制造一支由活死人组成的的秘密军队,以应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樱咲”被重命名为“鲟鱼””,在一处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小村开始实行,那里仅有的建筑是一座关押持不同政见者的监狱,这一选址不仅保证了绝对的保密,同时确保了实验材料的来源。
后来,由于某些原因使实验出错了,继而导致一起数百丧尸规模的爆发,只有少数科学家得以成功逃进监狱,由于村子地处偏僻(没有道路,补给全靠空运)阻碍了及时的反应。
苏联高层知道这场灾祸,并在周围部署部队以防突破,然后,冷静旁观丧尸围攻而不救援,任其自生自灭,当局想要这样的试验结局。
在监狱高墙里,被困在一起的科学家,军事人员,还有囚犯们意外地幸存了下来,温室建立了起来,水井挖掘了出来,供电则有风力与人力发电机保证来源,甚至无线电联系的维持也成了每日的功课。
后来,幸存者们报告说,根据他们的现状,他们可以坚持到冬天,到时候,不死者们将有希望被冻硬。
但在第一场秋霜前三天,一架苏联飞机在该地投下了一枚粗糙的热核反应装置,一兆吨级的爆炸,抹去了村子、监狱、以及整个周边区域,所有人都殒命消失,几十年后,苏联官员解释这起灾难为一次例行的“核武器试验”……
1992年,一名俄罗斯暴徒及前克格勃档案保管员,将那次“核武器试验”所有官方报告的副本,交给了一名匿名的西方人,报告里包括了无线电记录,航空照片(既有之前的也有之后的),还有地面士兵和轰炸机机组的免职报告,以及被标注的“鲟鱼”计划指挥者的供词,和这些报告一起交出去的还有643页,关于不死者(丧尸)的生理学和动作形式测试科目的实验室档案……
在这643页档案中,有关丧尸(zombie)的记载很详细,丧尸是一种不死生物,这个词来自巫毒教信仰,根据巫毒教信仰,“houngan”或“mambo”可以复活死者,复活之后,死者并不会拥有自主意识,并仍被举行复活仪式的人操纵。
如此复活的死者就叫丧尸,但这并不一定是真的死者复活,可能是用强力药物迷昏被害人后,再利用幻觉药物跟催眠控制被害人的结果。
丧尸,可以理解成没死彻底的尸体,掌管思考的大脑严重受损,但仍然能保留一些低等动物般的思考,小脑功能大量保存,动作迟缓却不走样.疼痛感,恐惧感等人类先天弱点反倒一概消除了,可以说丧尸是从人演变成大脑退化严重的一种生物,所做出的行为属于地球上所有动物的本能,譬如本能的找食物、清除异己。
丧尸不怕光,没有痛觉,这让他们即使被斩断肢体仍是能够无惧攻击人类,脑袋不爆,丧尸不死,这让他们拥有极大生存能力,只剩下半截也能伤人,只要被丧尸咬到,只要是一个小口,也会变成丧尸。
丧尸不惧怕光线,嗅觉灵敏,能够很远嗅到人类气息,有效追踪,丧尸能跑路,虽然尸体变成丧尸后没了思想,但在追逐人类过程中也会翻越障碍,行动能力与人类相同。
丧尸和正常人类不同之处在于,一旦变成丧尸之后,肉体强度变得比普通人还弱,只是力气变大,咬合力变强,但若是与僵尸比起来,两者防御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因为哪怕是最低级的僵尸,也不会被冷兵器所伤,若是高级僵尸,被导弹轰炸也不会受伤。
丧尸脑袋不爆就不会挂,僵尸心脏不爆也不会挂,僵尸防御超强,心脏隐藏在体内,不会被伤到,僵尸存活力更强。
感知方面,僵尸嗅觉更强,但丧尸能够视物,数量方面,丧尸只需要咬一口,便能增加新成员,但高级僵尸却是需要百年时间沉淀,新感染的僵尸只不过是低级僵尸,威力不强,这点僵尸稍弱。
丧尸防御力极差,脑袋一枪就爆,那么杀死这个丧尸的方法有多少,简单地说有这几点:一是以爆头最佳,能够切断大脑与肢体间联系的方法也可(如切断脊柱),
二是巴比妥类药物可能有效,其他神经抑制类药物可能起点作用(此类药物为非处方药,需进入大医院方能获得),
三是氰化物,有机磷酸酯类物质可能有效(可从化学实验室,或农药店,化学品专卖店获得),也就是说,可以先用小铃铛吸引丧尸注意,在利用剧毒药物掺杂于香精中吸引其食用,使其中毒而亡。
本文由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