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赤杏子文集 > 静谧的海参崴

静谧的海参崴

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赤杏子文集 !

    我们的运气很好,在海参崴的3天,阳光始终灿烂,天蓝海碧,林茂树绿,空气清新得不忍呼吸,视野开阔得一览无余。这座据称全年有四分之三时间非雾即雨(雪)的俄罗斯远东第二大城市,以她难得的慷慨,把自己的妩媚毫不忸怩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一)

    对于这样一个曾经的老大哥,我们在国内只能凭借固有的意识形态对其作单一了解。所以,踏上俄罗斯的土地之前,她给予我的一直是神秘。

    当豪华大巴停在胡步突河桥面等待验关的时候,望着清澈的胡步突河水,望着胡步突河两岸葳蕤的丛林,望着耸立在远山近丘上的中俄边防岗哨,望着蜿蜒密实的铁丝网,一种宁靖与戒备交织的特殊氛围,使我感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可思议——一条宽不过30米的胡步突河,却要人为地以河流中心线划疆而治,一线隔两国,一河分两洲,不仅国别、洲籍不一样,而且人种、语言亦各异,进而又使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等皆成二致。可是,胡步突河两岸的树木、树间的飞鸟、河里的流水、水中的游鱼,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吗?还有天上的浮云、地下的沃土、四时的轮回、万物的枯荣,不也是地不分南北、物不别东西的吗?人类自诩为世界的主宰,却正缘于这不详的“主宰”而丧失了大自然那样的亲和力,蜕变为大自然的异类;也正是缘于这不幸的“主宰”世间才有了以山河为防界、以种族论优劣、以贫富比高低的纷争相扰,才有了人为的社会经济壁垒,才有了世界难以大同的严酷

    大巴的启动打断了我的遐思。过关是顺利的。汽车跑过一段边界缓冲区的土路,再经过俄国边防军的护照查验,我们便完全进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辖地了。公路在低丘上蜿蜒不久,又复为宽阔的柏油路。随着大巴轻快的飞驰,异国的风土人情也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广袤的田野上,竟然是草的天堂,即将成熟的包谷、稻子被茂密的野草裹围着;成群的奶牛坦然徜徉其间,不知咀嚼的是田草还是秋实。

    远处低矮的岗丘上,黑黝黝的森林紧衔着蓝天的边缘,在初秋灿烂的阳光照射下,透出一种成熟的生机。丘塬上的森林是墨绿的,丘塬下的沃野是浅黄的,绿黄分割,错落多姿,绕田转的是林,依林生的是田,车追着林跑,林撵着车奔那种驰骋低丘平野却可以饱览无尽无休的森林风光的心情,是新奇的,是沉醉的,是亢奋的

    有时是路旁的平野,我们可以看到由白桦、橡树、榛树以及其它叫不上名的树种组成的绵长的林带,繁枝遮天,绿荫罩地;林中野果的芳香,引得鸟群起落,野兔奔突;许多业己枯死的老树,也没有人去伤之毫厘。

    偶尔,林带蓦地断了,待车跑过断口,我们看到的是另一条伸向远方的柏油公路。导游说,那路的终点,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庄。

    农户是稀疏的,宅院规模却不小。可能是御寒需要,门窗皆为双层。院有前后之分,前院多树,畜栏、鸡舍多在后院。院周以高不盈米的树块作围墙,院门是两扇同围墙一样高的木栏栅。那份古老,那份简约,真的能让人归真反璞,回到从前。车上一路看去,几乎每家每户的场院都停有一辆拉达或伏尔加轿车,相当一部分人家还拥有一辆苏式卡车或拖拉机。这种古老与现代组构的版画,镶嵌于俄罗斯远东农村,使我强烈地领略到了一个大国昔日强盛的依稀风彩。

    (二)

    由于路好,不到4个小时,大巴就跑完了入境后的300多公里路程。当导游告诉我们己进入海参崴市区时,我们都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因为在我们的眼前,仍然是望不到边的茂密森林,仍然少见金发碧眼高鼻子的俄罗斯人。然而,细细观之,在森林壮硕的大树之间,在斑驳的树影之下,在一条条微型马路的尽头,是有着一幢幢别致的建筑的。有的是小巧而古朴的吊脚木屋,有的是红墙黄瓦的欧式小楼——这便是海参崴富裕阶层的别墅了。住在这样的别墅里,聆听鸟鸣虫唧、雨打树叶的自然之音,呼吸绿树鲜花释放的负离子,享受从树枝缝隙里渗漏下来的阳光,把身心融入自然,把躯体交给自然,我想,你就是城里的机器人,也会变成伟大的自然主义者的!

    大约每隔200来米,马路旁就有一个公汽候车亭。褐色的亭柱,灰色的亭帽,绿色的亭凳——这些水泥构件尽管略显粗笨,但由于亭周有枝繁叶茂的绿树映衬,有三五候车的俄国老妇或年轻姑娘点缀,又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终于,大巴停在了一处地处半坡的闹市区。透过坡下森林的树梢,我们看到了蓝色的海湾,看到了海湾对岸密集的楼房。

    如果说来途是一路跑马观花、浮光掠影,那么,现在走下大巴,我们实实在在看到的海参崴,山丘倒要比来路所见多一份竣峭,并不高大的城市建筑,被黛绿的森林分隔得七零八落。有时候,楼群像顶帽子,把山巅罩得严严实实,而森林则是山的裙服,从山腰一直铺排到海边;有时候,森林变成了礼帽,高高地扣在山顶上,楼群夹杂着众多小片树林,幻化为灰底绿花的服饰,从海边一直穿戴到山腰。整个城市,很难看到人为栽植的树木,到处都是自然生长的大树,似乎是哪儿有树哪儿就不建楼房不修马路,哪儿不宜树木生长哪儿才盖楼房才修街道。更让人诧异的是,那曾经熟悉而又久违的喜鹊、乌鸦的叫声,竟在城中楼顶的边缘,在城市高大的树木上此起彼伏,使我一时莫辨是置身城市还是到了山中。可见,海参崴被誉为“城中有林,林中有城”的俄罗斯沿太平洋最美丽的城市,的确是名不虚传的。

    崴,意为山水弯曲的地方。海参崴正是以呈“s”型排列的金角湾、乌苏里湾、啊姆尔湾为骄傲的。这三个小巧的海湾,尤如人工开凿的湖泊,静谧地躺在城市楼群与森林的怀胞之中。在其以东,大俄罗斯岛像条巨龙,稳稳地横卧在茫茫大海上,仅在“龙颈”处留下窄窄的出海通道。因此,太平洋的狂风巨浪不易浸入,使海参崴成为著名的不冻港和避风港。而碧澈的金角湾,更是大胆深入到了城市的腹地,在其两岸高处,竟能互见碧波中荡漾的楼房与森林倒影。

    海参崴是不规则的,你很难说清这座城市的轮廓和形状。街道依山就势而筑,楼房伴海随湾而建,大街曲里拐弯,马路陡平不匀,有的广场、公园连着海水,有的森林独霸一方净土,就连重要建筑——火车站,也是半截在陆地,半截在海面,有着“陆港火车站”的美誉即使站在城市的最高点——一所大学分校的操场上,我也只能看到海参崴的“冰山一角”那边是一湾海水、一片森林、一块楼房,这边依然是一湾海水、一片森林、一块楼房

    然而,海参崴又是一座规则的城市。大街上车比人多,快车比慢车多,车潮涌动,路况复杂,可除了闹市区的十字街口,其它路口道叉并无值勤交警。一盏红绿灯,竟把如蚁的车辆规范得井井有条、理理顺顺。整个街道,只听得见沙沙的引擎声,鸣笛的没有,占道的没有,塞车的自然更没有。而且,小车让大车,下坡车让上坡车,那种默契的礼让,温情的示意,使我们深感俄罗斯民族内在素质的优良和人际关系的友善。

    在火车站候车室,在公共电车上,在国营商场,在海滨沙滩,在广场公园可以说在任何公共场所,都没有拥挤嘈杂,没有高声喧哗,人们或是静静地读书看报,或是低低的细声交谈,或是耐心地排队购物,或是缠绵地当街拥抱接吻,或是带着爱犬怡然地享受阳光这样一个遵守秩序、热爱学习、崇尚自然、浪漫而不浮躁、古老与现代兼收并蓄的民族,谁能不说她是一个优秀的民族?

    (三)

    按照旅行社的安排,参观海参崴的景点要有俄方导游作陪。这使我们与在远东国立大学攻读东方文化专业的妮丽娅相识。19岁的妮丽娅身材高挑,金发齐肩,一双蓝色的大眼睛,配上宽额高鼻细月嘴,活像一个超级洋娃娃。她利用星期天作导游,既能提高汉语水平,又可抓点课外收入。尽管她讲的汉语字词连接迟缓,且大部分时候咬字不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作简单交流。

    我见街上跑的轿车几乎包揽了日产车的各个品牌,却极少见到俄产车,便向妮丽娅寻问原因,她坦言相告日产车比俄产车好。接着又说,海参崴距日本仅有百余海里,2000美元就可买台那边过来的二手车,即便买辆新车也只需4000美元。而且购车者无需向政府缴纳任何费用,加之汽油不贵,又无路桥收费,所以一般家庭都买得起也用得起车。难怪只有65万人口的海参崴,却拥有40万辆轿车,而其中95%又是日产车呢。

    在游览金角湾的海轮上,妮丽娅主动与我们逐个合影。有时,她那灿烂的笑脸几乎偎依在某位中国男士的怀中,却一点也不觉得羞涩。她的热情大方,博得大家纷纷向她赠予饮料、食品、香烟。妮丽娅坦然接过馈赠,道声谢谢,当着我们的面,畅快地嚼着鱼干,喝着饮料,对于敬给她的香烟,则小心收在胸前的小口袋里,说要带回去送给朋友。没有仍何虚饰的客套,没有丝毫矫情的矜持,自然得她就像是我们的一个小妹。

    照够了相,填充完饥,妮丽娅把大家吃剩的面包撕成小块,从船尾处撒向大海。瞬时,一群海鸥追逐过来,在海轮耕耘出的蓝白相间的浪花里,准确而快捷地享受着妮丽娅的慰劳,而回报给大家的是嘹亮的欢歌和优雅的舞姿

    在接下来的参观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一个异域民族伟大的民族主义精神。在陈列着二战各种武器的军事博物馆,莫斯科时间中午12点整,我们聆听了每天都要例行鸣放的礼炮,那震耳欲聋的炮声,意在提醒人们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在以曾经击沉过18艘德军战舰的退役潜艇为展厅的“潜水艇博物馆”完好保存着原潜艇将士的照片、用品、战绩介绍件件实物,桩桩战功,无不显示出二战正义之师的英雄气慨和一个民族的不可战胜。而那列静静停放在距莫斯科9288公里——西伯利亚大铁路终点里程碑处的蒸汽火车头,曾经从远东地区为前线送去过30万英勇将士,为苏联的卫国战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如今,这些闪耀着一个民族辉煌的历史见证,倍受人们敬仰,每逢战争胜利纪念日或重大节日,乃至青年新婚日,这些场馆都会有许多人自发敬献鲜花,追思先烈这与其说是对曾经的辉煌的深切缅怀,还不如说是这个民族爱国热情和强国意识的真挚流露!

    (四)

    是的,相对来看,眼下的海参崴是过于朴素了。她没有现代都市的繁华与喧闹,没有摩天大楼,没有多环城市马路,没有眼花缭乱的立交桥;白天的街面少见琳琅满目店铺,夜晚的街头少见怪异闪烁的霓虹灯,许多可以开发为旅游胜景的黄金宝地都还静待闺中。城市的有轨电车、供暖设施、列宁广场、五一广场,甚至市府大楼和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大楼等等,都因年久而显得陈旧。我们下榻的饭店据说还是中等标准,但房间唯一的奢侈品是铺在两张小床之间的一块紫色地毯,另有两个床头柜和一个关不上门的衣柜,什么电视、电话、台灯、拖鞋、洗漱用品、开水热水均无配备,消费品的短缺由此可窥一斑。

    由于冷战时期过度的军备竞赛,前苏联畸形发展的国民经济,至今难以矫正。尤其像海参崴这样的“前沿阵地”经济更为落后。除了海产品加工、船舶制造,海参崴没有其它工业。看得出来,尽管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己经打破,但至少在海参崴,新的现代市场机制还远未建立起来。这里缺少投资,缺少生机勃勃的开发场景,更缺少市场观念。即使消费品紧缺,物价再高,但日常生活消费品——牛奶、面包却从来不会涨价,城市公交依然免费乘坐,孩子照样免费上学,计划经济的印痕十分明显。善于吃苦耐劳的俄罗斯人,吃着商品短缺的苦,莫非也能忍耐僵化的计划经济的阴魂缠绕?

    对比我国沿海城市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样沿海沿边的海参崴的确是慢了一拍。但是我要说,有时候的“慢”往往是一种“快”的积蓄,就像赛跑起跑时的后坐力,经过那么一瞬的强劲反冲,或许他就会跑到前面去——不是吗?以海参崴为中心的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储量极为丰富,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非常完备,文化教育高度发达,自然环境无比优美这些关键要素的深厚储备,再匹之以欧亚大陆文明结合部的特殊背景,一旦机制理顺,发展步入正轨,兴许某一天在我们沾沾自喜的时候,她会“噌”的一声跑到前面去!

    我总认为,一个创造过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根本不会惧怕命运多舛,兴衰本是自然之律,突变不过是新旧易帜——静谧的海参崴,也正是这样无声地告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