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赤杏子文集 !
去西藏,到拉萨不是目的。但到了西藏,不去拉萨者绝无仅有。
七月雨季,我们冒险驾车由川进藏,经过一周奔波,来到山南琼结看望援藏的襄阳老乡后,便直奔拉萨而去。一路的白杨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经风一吹,翻卷的叶片似盛开的玉兰;江滩有些绿意的仍是大叶柳;田野上,已收割的青稞秸杆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如果不把目光抬高放远让光秃的山峦进入眼帘,你就仿佛是奔跑在内地的秋天里。
车至拉萨南郊,清澈的河水给了我们美好的第一印象。新通车的拉萨大桥还未进入卫星导航系统,我们服从着车导的命令由老路进城,直把大半个拉萨城转遍。
这是一座离太阳最近的城市,大街小巷的建筑物上,以藏文为主的标识牌匾,经了阳光的映照显得更加醒目。街上的人群从衣着就可明显看出两类——除了我们在内地常见的衣饰打扮者是远道而来的游人外,裹着五彩藏袍、脚登“多扎鞋”、头戴“格桑丝尤帽”的,无疑便是藏族同胞了,他们大都手握经轮,喃喃着佛语,一脸的虔诚与自信;偶尔,身披红色袈裟的僧侣,三五成群地飘过街头,他们的神情是那样愉悦而祥和,仿佛是这个尘世上最为悠闲的过客,身处喧嚣却心在菩提。这座城,一点一滴,都是佛的神迹。虽然城无高楼,街面不宽,但它却以异样的街市风情、高远的地理意象以及入城即领略到的布达拉宫的雄伟,让我感受到了它不动声色的凝重与神圣。
7至9月是西藏旅游最旺的季节,布达拉宫每天只允许1300人出入(且在殿内停留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幸有琼结县委书记杨兴铭同志提前帮助预约,我们才得以顺利取票登宫。沿着“之”字形的石阶拾级而上,每迈一步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步子只要稍快一点,心率便立马加快,呼吸困难。这是进藏以来第一次用自己的双脚走这么远、这么陡、这么高的路,但它却是一条通往世界最高宫殿的路,一条穿越时空——从单属于一个民族到属于整个人类的路。当然,对于每个来西藏净化心灵的人来说,它更是一条朝圣的路。
在缓慢的步履中,近距离端详这座被国际社会公认的具有全人类价值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宫殿,除了被它精妙的设计、伟大的构造而倾倒之外,更为它横空出世、直插苍穹的巍峨气势所震撼。我甚至怀疑它是不是人间制造,是不是人力而为。遥想1300多年前,松赞干布从琼结迁都拉萨,为迎娶文成公主,在这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顶上,建造这样一座富丽堂皇(占地36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的城堡,那是需要一种怎样的魄力、实力、神力才能为之的呢?这其中是有向大唐示好的证明,还是有吐蕃王者的显耀?我们今天轻装登宫尚且气喘吁吁,数次歇息,而在没有现代化输送工具的古时,那成千上万吨建筑材料是如何搬运上山的呢?那集宫殿、灵塔、佛厅、经堂、僧舍、庭院等办公、生活于一体的精妙设计,又是哪位大师担当胜任的呢?那洁白的墙体、深红的檐槽、鎏金的宫顶,色彩搭配之协调,形态凝固之庄严,即使用今天的高科技去作任何一丝的修改都会显得蹩足。或许,那重迭的群楼、嵯峨的殿宇真的就是神工所造,真的就是上天所赐吧——不朽的布达拉宫,有多少造化无从理解,有多少神秘无法消除呢。
一个小时的穿宫之行,且人推着人走,加之导游的嗓音也有些嘶哑,我们只能尽力听听简介,初略看看陈设。
布达拉宫南北通透,建筑用材讲究;自然采光、防雨遮阳都有精准布局;灵塔供奉、佛祖方位皆有一定之规;理政办公、打坐诵经各有其所;戏台经室、墙壁绘画文化氛围浓郁。宫分两色,错落有致。白宫为达赖喇嘛办公、起居之所,建筑高达7层,顶层的东西日光殿是达赖的寝宫,冬天可以享受阳光的温暖,夏日可以欣赏雨后的彩虹。红宫的覆钵式佛塔,供奉的是五世至十三世(六世除外)达赖圆寂后的真身,以及一些得道的高僧佛灵、观音塑像。这些灵塔与佛像或为黄金包裹,或为白银塑身,或是珠宝加身,货真价实,价值连城。
走过红白二宫,窗帏低垂,佛灵高供。看着那金碧辉煌的供奉,闻着那经年飘逸的藏香,我一时迷失在了那些经书、壁画、佛像和纷繁的历史烟云中。想想布达拉宫由最初松赞干布的婚房演变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进而成为藏人朝拜的圣地,成为一个民族信仰的象征,这之中经历了多少风云变幻,又经历了多少岁月的礼洗,它才在这奇绝的红山上层叠而起,才在这世界屋脊上巍然屹立呢?如今,布达拉宫既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又是一座艺术殿堂,徜徉其中的人们还认为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对于奔它而来的我等朝觐者,虽然步履维艰又匆匆,但它却静穆而从容地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满足着我们视野上的期待与心灵上的期许或许,它留给我们的记忆终生都难以磨灭!
晚9点,我与晓波去拍摄布达拉宫夜景。走出雪域天堂宾馆小巷,座上人力三轮车,不到10分钟便来到了布达拉广场。抬眼望去,夜晚的布达拉宫更加雄伟壮观,现代光电技术为其披上的晚礼服无比华美,红白二宫分别散发的桔红色和银白色光芒,柔和而亮丽,在晴朗的夜空里看上去是那样高贵、优雅而圣洁。广场游人如织,空气里流布着欢声笑语,大家赞叹着布达拉宫的夜景之美,满怀心喜地摆着各种姿势拍照留念。我们支起三角架,精心调试好曝光、快门速度,不断变换着拍摄角度,把一张又一张立体的、剔透的布达拉宫收藏在了拉萨的这一个夜里。
来到拉萨,除了布达拉宫必去之外,再要必去的便是大昭寺了。
大昭寺的广场上没有树荫,刺目的阳光分分秒秒都在考验着人的眼睛和皮肤,很多内地游客都把自己裹护得严严实实。哎,拉萨的阳光只可以审美、不可以享受啊。据说大昭寺的建筑有着很多文成公主的理念,所以整个寺顶的斗拱型状为典型的汉族风格。或许风霜岁月的侵蚀,金色的寺顶看上去有些陈旧,但寺顶有序排列的塔柱和金轮则在阳光中显得锃亮刺眼,让每个看到的人都低下了头去。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即使在拉萨城扩大了数倍的今天,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社会生活层面看,大昭寺在拉萨城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中心地位。在藏家人的心目中,供奉着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系文成公主最贵重的陪嫁)的大昭寺才是朝觐的中心。正是历史上朝拜大昭寺的人太多,而许多人是远道而来,朝拜需要时间等待,朝圣者需要善后服务——于是,寺院周边才慢慢有了房子,慢慢有了八廓街,再继之形成了拉萨城。
如今,游人纷至沓来,也丝毫冲淡不了这里坚如磐石的信仰。街道上、广场内、寺院边,到处都有手摇嘛呢经筒、吟诵六字真言、等身拜磕长头的藏人,他们一圈又一圈地摇着经筒,一遍又一遍地诵着真言,一个又一个地磕着长头,不厌其烦,无休无止,循环往复,直至把今生前世的罪孽除净,直至进入佛祖庇佑的怀抱,直至灵魂达到寂然的涅磐面对这座被赋予宗教涵义的寺院,面对这一被藏族同胞视为昭示生命轮回的圣地,我却难以到达参悟的境界,只能感悟一下生命的寂默,端着相机去拍摄那直指蓝天的圣殿宝顶——此时,阳光照在斑驳的飞檐上,而飞檐上的护法神兽却在肃穆地望着我,据说它能启迪众生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