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舂风又绿古琴台文集 !
最近几年,不知是风水轮流转还是咋地,国学这个词又火了起来。全国各地相继了出现了“私塾热”、“国学讲座热”、“今日学堂”、“童学馆”等形式的追逐潮。武汉更是掀起了“上私塾、读经文、作古诗”的热潮。全民恶补,就象当初传闻老鳖可以壮阳而不惜捕杀得让其在地球上灭绝一样。
君不见,课堂上的女“先生”一身古代装束,穿着无领、巨袖、对襟、束带的长袍,一手持经书,一手附于身后,一边踱步,一边带领端坐在蒲团上、一身唐装汉服打扮的“弟子”们朗诵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篇目。
课堂外,挤满了家长,有的还专门拿着照相机和录像机,记录下孩子的一举一动。真不知道这是在上课还是在演戏,孩子们穿着古装,兴奋得跟坐过山车一样。
何谓国学?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
有人说,国学就是四书五经,是二十四史,是唐诗宋词,是红楼梦和三国,是老庄,是禅机,是数不尽的古代文献,当然也是贯穿在其中的精神。
既然如此,四五岁的小毛孩子,他们穿上汉服背几句诗词就真的能参透个中禅机了吗?于是有人便说,当下的国学带有功利色彩,甚至是炒作。
整个二十世纪,是国学的空前(但愿不是“绝后”)灾难时期,因西方工商业文明的入侵,加上国内知识界人士的全盘西化努力(配合着“打倒孔家店之类”的口号),还有反右、文革的再摧残,使国学已趋于衰亡。在西方文化的极端疯狂发展已使人类吃尽老天报应之苦头的今天,全人类精神痛苦剧烈、人为灾难深重,在这种前提下,重振东方文化、使之产生挽救人类、避免整体灭亡的重要作用,这已成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强烈要求。不能否认,在今天的教育体系里,对国学的普及教育还基本上是空缺的,大学文科博士竟然不通论语的现象并非杜撰的笑话,这些当然是国学衰微的重要原因。
“今日学堂”老师表示:“在(公立)学校里面学习,五六年下来,可能就只认识两千多个汉字,但是在我们这里,认识汉字是最基本的东西,我们最主要的就是培养他们的情商、智商以及他们今后在社会上的沟通、协调能力。”
武汉理工大学一名教师将孩子送到了“今日学堂”理由是“诵经读典不仅能让孩子掌握‘换饭吃’的技能本领,还能培养知书达理等文明素养”“私塾回潮,实际上凸显了传统教育的软肋”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严正教授认为,这表明现行教育课业负担重、教学模式单一等方面的弊端,引起了一些家长的不满,希望寻找更好方式取代。从这方面讲,类似“今日学堂”教育机构的出现,应该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和思考。
学者袁伟时指出,在取得经济崛起的奇迹后,人们发现,诚信缺失、信仰危机等精神困惑深刻干扰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试图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新的精神资源。眼下的“国学热”正是体现了一个民族在文化寻根时对优秀文化的眷恋。
1927年6月2日上午,中国20世纪杰出的学术大师王国维,正值其学术生涯巅峰之际,却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自沉弃世。人们在痛惜他“中道而废”之时,更竞相揣度其不明不白自沉的原因。70余年来,猜测、推论,诸见纷陈而时有新见,又因各执一隅而难以定论,遂成20世纪中国文化界一大“公案”
以一遗民绝望于清室的覆亡,以一学者绝望于一种文化的式微,一介书生又生无所据——当王国维徘徊于颐和园长廊,回想起“自沉者能于一刹那间重温其一生之阅历”的箴言,遂“奋身一跃于鱼藻轩前”也许,这就是王国维自沉之“谜底”
很喜欢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也许正是王国维这位近代博学通儒一生为学的真实写照吧。
国学,其实是一种民族的东西,是千年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是民族精华的结晶,又岂是几本诗书能概括得了的,又岂是穿上汉服就能身临其境的?!
历史前进了,时代进步了,没谁能阻止谁去研读古诗,但别忘了,现如今的猫早已不吃鱼腥而改喝牛奶吃面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