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大唐键侠 !
建辰月(夏历三月)中旬,郭子仪返回长安,接受诏命。其时李亨身体不豫,已然连续半个多月不曾召见过臣子了,朝中颇有些风言风语。于是郭子仪请命道:“老臣受命,将死于外,若不得见陛下,死不瞑目!”
李亨这才将郭子仪召入长生殿,就躺在病榻上握着他的手,说:“河东之事,一以委卿。”
郭子仪出宫之后,群臣都来探问,子仪道:“陛下确乎御体不甚康健,见之颇使人哀伤垂泣……”言下之意:放心,皇帝还活着。
郭子仪去不几日,李辅国便自称从李亨处请来御笔,以司农卿陶锐为京兆尹,并罢萧华相位。据说李辅国进萧华的谗言非止一日,李亨病中难以思考,实在被他烦不过了,乃道:“可如汝意。然萧华忠谨,即不为宰相,不可贬之于外。”
于是退萧华为礼部尚书,加元载同平章事,补入政事堂为相。
李汲听说了这些事之后,本能地觉得:老阉在做准备了……可是皇后党有什么动向呢?事涉宫禁,他却打听不出来。
大家伙儿心里都有数,皇帝的日子不多了……可是没想到,翌月是建巳月(夏历四月),甲寅日,李亨还苟着呢,忽报西内的上皇李隆基驾崩了!
李隆基被迁入西内太极宫之后,便等若囚徒,不但不能再跟外官接触,抑且太极宫年久失修,他能够转悠的地方也不多,因而整天不是柱杖太息,就是捧着杨贵妃的遗物落泪……最终以七十八岁的高龄辞世。
当然皇家没有“喜丧”一说,按礼而言,皇帝就应该亲自前往太极宫,率领百官,哀悼上皇之逝。然而李亨压根儿起不了身,于是只将御座从大明宫移往太极宫太极殿,代表他去了,本身则在东内致哀。群臣在宰相们的带领下,齐往太极殿对座跪拜,表达哀思,据说蕃官依胡俗嫠面而哭,甚至于拿刀子割下自己耳朵来的,不下四百余人。
终究虎老余威在,四十多年天子,谁都不敢轻视。李汲隐约觉得,李亨假借李辅国之手,将自家老爹囚禁在西内,其实也是无可奈何,不得不为之事……终究亲情归亲情,政治归政治,而政治往往是不能讲亲情的。
他这时候已然搬进了平康坊内的宅邸,欲将旧宅返还李适,李适却不受,干脆就租了出去。原本跟崔家商量婚期,李汲的意思是越快越好——他怕崔光远挂——崔据却似有意似无意地往后拖。同时请高人占卜,二三月间并无佳期,所以一杆子就打发到四月去了,正在热火朝天地整备婚礼用具,遍请宾朋,没想到崔光远还继续挺着,李隆基却先死了……
上皇也是皇帝,皇帝驾崩,丧期内肯定是不能成婚的,只得致书崔府,继续往后押。
——————————
李隆基驾崩的那天晚上,李亨身体稍稍有些起色,正在寝殿安睡。恍惚之间,仿佛回到了逃离长安的那一天,他跪在老爹马前,哭诉道:“百姓遮道而泣,都云圣人抛弃彼等,闻之使人心碎。不如陛下先往蜀中,儿臣聚集流散之兵,安抚百姓,再徐徐赶上不迟……”
李隆基虽然年过七十,原本身体还很康健,腰不塌、背不躬,尚能骑马射猎,就连须发也仅斑白而已;然而经过了“马嵬之变”,被迫缢死杨贵妃,精神仿佛瞬间就垮掉了——即便弃都逃亡之时,都不见得有这么颓丧——垂暮之态尽显。他当下跨下马来,颤巍巍牵着李亨的手,说:
“朕心力交瘁,难以再与叛贼交锋,规复两京,这副重担,只能暂交到你的肩上了……你不要冒险返回长安,但收拢散卒,暂守扶风,为朕断后可也……”
李亨才自欣喜,突然之间,李隆基眉头微微一拧,捉着李亨手腕的枯瘦的爪子同时一紧,摇头道:“不成,不成……”
“陛下,什么不成?”
“朕若去了,你或往灵武去篡位,又当如何处置啊?朕不放心孤身而行,你且随朕来吧,随朕来吧……”
李亨猛然从梦中惊醒,忽听殿外传来宦官的哭嚎声:“禀报大家,西内方有报来,云上皇、上皇……已然晏驾了!”
李亨闻报大惊,“噌”的一声就从榻上坐将起来,嘴角连抽几下,突然间觉得浑身上下,竟然无比的轻松。然而这轻松也不过一瞬间而已,随即梦中老爹的话语又在耳畔响起——“朕不放心孤身而行,你且随朕来吧,随朕来吧……”
他猛地身子一抽搐,两眼上翻,一跟头滚至榻下,晕厥了过去……
于是只得僵卧在大明宫中,而使百官于太极宫发丧。一连数日,李亨一闭起双眼,便恍恍惚惚重见梦中情境,而那句“你且随朕来吧”,更是久在耳畔回想。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
这一日昏睡醒来,只听身边传来啜泣之声,勉强偏过头去一瞧,乃是张皇后正伏在榻上,哀伤垂泣。李亨缓缓地从被褥中伸出手去,张皇后察觉到了,赶紧一把握住,并且强展笑颜,说:“大家醒了?可吃了药再睡,将养御体……”
李亨摇摇头:“不必了,无益也。”喘了几口气,问道:“上皇驾崩,以谁充山陵使?”
张皇后答道:“朝议为侍中苗晋卿。”
李亨点点头:“可。”随即略略提高了些声音,为的是不仅仅张皇后,更多的人都能听见——“朕病重不能理事,可命皇太子李豫监国。”
张皇后闻言大惊,忙道:“大家不可!”随即赶紧找理由:“大家不过因为哀恸上皇之逝,御体稍有不安罢了,只要好生将养,不日便瘳,何必要让太子监国?”
李亨苦笑一声:“朕缠绵病榻,非止一日,国事多舛,岂能不早早地思虑后事么?且此时再命太子监国,其实也不算早了……”
张皇后不禁再次垂泣,伏榻叩头道:“大家勿做此言……大家若有不讳,我与定王孤儿寡母,又何以自处啊?”
李亨摇摇头:“太子纯孝,必不会苛待你们母子,何必杞人忧天?”
“太子……太子之心,实不可测……”考虑到自己说太子坏话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李亨始终听不进去,况且李豫确实一直老老实实跟东宫呆着,没毛病可挑啊,于是及时改口——“太子忠厚,恐受小人所惑,视我母子为肉中之刺……且奉节郡王,素来与我母子不和睦……”
李亨面色猛然间一沉,冷冷地望向张皇后:“适儿在我驾前,从未说过你和他十五叔(定王李侗)的坏话,何云不睦?”
“这……”
“适儿的性子,朕了解,只须你母子安于其位,不去招惹他,他不会妄行无道,做下不孝之事,你且放心。”
“然……还有齐王,齐王将兵在外,素衔恨于我,必会煽惑太子,不利于定王!”
李亨想了一想,再次提高声音:“那便诏命李倓还朝来吧。陇右……陇右……命兵部择一能将代守可也。”
张皇后苦劝不听,反被逐出殿外,当即拭尽腮边泪痕,命左右召唤她几名亲信过来,商讨大计。
“五贼”——朱辉光、陈仙甫、马英俊、段恒骏、啖庭瑶——奉命来到,张皇后就问他们,皇帝已然下了诏命,要使太子监国——“似此,当如何处?”
啖庭瑶忙问:“此旨可阻么?”张皇后两眼一瞪:“如何阻得?!”
这些年张皇后一直在禁中密植党羽,扩充势力,但偏偏眼前横着一座大山,百计难以逾越——那自然就是李辅国了。李辅国每日坐禁中理事,遥制外朝,但同时老阉也很清楚,宫廷才是他的根基所在,因而丝毫不敢轻慢,在避免与皇后党起正面冲突的同时,亦遍植亲信于各处要津。所以李亨在病榻之上,若对张皇后低语,或许外人不敢靠近偷听,既是高声宣旨,又怎么可能瞒得过李辅国呢?
则李辅国知道了皇帝欲使太子监国之事,只要他不反对,张皇后又怎么可能拦挡得住啊?
张皇后曾多次在李亨面前说李辅国的坏话,偏偏李亨信赖李辅国颇深——这么贴心的奴才不好找啊,培养起来也不容易——将皇后之语全当马耳春风;继而张皇后欲抑先扬,建议李亨允许李辅国入政事堂——若老阉的精力被外朝牵扯得过多,或许在禁中就会放松一些了——李亨却同样坚不肯纳。
皇帝性格是很软弱,但他认准了的事情,也是很难扭转辔头的。
且说啖庭瑶听了皇后的话,知道太子监国已成定局,不禁叹息道:“太子本受群臣拥戴,若再掌监国之权,恐怕更不可制了!定王……定王将如何自处……”
张皇后朝他一瞪眼:“事若易为,还须召汝等来商量么?”
朱辉光和段恒骏对视一眼,乃稽首道:“既如此,恐怕皇后不得不急定大计了。”
“汝所谓大计是……”
段恒骏压低声音说道:“圣人坚不肯易储,而即便易储,定王尚在冲龄,恐怕也难以服众。若宰相轻视、百僚疑虑,李辅国趁机鼓摇内军外兵,皇后危殆!岂不闻晋骊姬之事乎?且朝中又无荀息……”
春秋时代,晋献公因宠妃骊姬的谗言,杀死世子申生,逼走另外两个年长的儿子重耳、夷吾,最终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嗣。然而献公弥留之际,见奚齐年龄尚小,而朝臣多数怀念申生,唯恐身后乱起,便将骊姬母子托付给了忠臣荀息。
献公死后不久,重臣里克、邳郑父等果然作乱,先遣人刺杀了奚齐,荀息复立骊姬幼子卓子为君。里、郑等一不做,二不休,又派人杀死了卓子,荀息亦被迫自杀,于是晋国大乱……
张皇后原本寄望于其长男、兴王李佋,可惜夭折了……正是因为李佋之死,使得李亨彻底放弃幻想,就此在朝臣的劝谏下,确定了李豫的皇太子地位。
然而张皇后尚有少子、定王李侗,故而仍存妄想,不肯善罢甘休——只是即便李佋尚在,到今天也还未成年,子以母贵,直接立为太子自无不可,而要特意将一位成年的皇太子扳下台,改命孺子,那就不大合适啦,百官必不肯从。
所以段恒骏才会说:“即便易储,定王尚在冲龄,恐怕也难以服众。”到时候李辅国跟外朝诸臣就彻底站一条船上啦,则禁中的少年储君能得安坐吗?皇后您有可能利用儿子来掌控朝政,从而主宰天下吗?
则如今,只有“急定大计”,或者不如说,“别定大计”了。
朱辉光解释道:“阻挠定王继统、皇后执政者,就今日情势来看,不是太子,而是李辅国!必须先除李辅国,然后暂扶太子继位,将之置于皇后羽翼之下。李辅国既去,宫中事,唯皇后一言以决,朝中事,皇后可经嗣天子下诏。则定王将来长成,必可践祚。”
张皇后筹思半晌,最终还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亦只能如此了……”
儿子年纪终究是太小啊——话说皇帝你就不能多挺个十年吗——太平时节还则罢了,正当四方扰乱之际,只要还有别的选择,朝臣们谁肯答应幼主登基?自古践祚之孺子,有几个能得好下场的?
只有如朱辉光所言,先捏着鼻子容忍李豫继位了,只要自己能够以太后的身份,控制得住李豫,则将来要他立定王为皇太弟,甚至于直接传位给定王,都不为难……
“然而,如何除去李辅国?”李辅国若是不死,我仍然不能彻底掌控内廷啊,李豫就算变成傀儡,也很大可能性是他李辅国的傀儡,而不是我的……
朱辉光道:“能杀李辅国者,唯圣人也……”
“我常进言,奈何圣人总是不肯。”
“五贼”闻言,不由得面面相觑。
从皇后的口气可以判断得出,皇帝已到弥留之际,估计没几天好活了。其实最方便的办法,就是包围寝殿,隔绝内外,再假传诏命,除去李辅国。但一则宫中不全是皇后的天下,一旦消息走漏,迫使李辅国铤而走险,自己这些人反倒很危险了……
二则,包围寝殿、假传诏命,此乃破釜沉舟之计,不要说一旦有所失误,等于直接把脑袋往刀子底下搁,而即便成功,献言之人也很有可能被推出去当替罪羊……是以“五贼”全都没有这个胆量,主动提出这条狠计来。
最好是皇后自己下此决断,那即便将来要推人出去平息众议,最多咱们五个抓阄好了,谁都还有五分之四的存活机会。奈何等了一会儿,皇后也不知道是压根儿没想到啊,还是并不打算冒死一搏,始终不肯发话。
段恒骏只得回禀道:“过往能杀李辅国者,唯有圣人;而今却又多了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