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本立道生文集 !
1、古镇名
佛宝古镇位于西南边陲四川省合江县城四五十公里处的大漕河畔。它大约兴起于清代初年的“湖广填四川”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当时镇很小,不过一二十户人家,百来人,只有一二百米长的小街,在一个小山岗的脊背上延伸。高高低低,起伏不平。在蒲江河的西岸看,它就像一艘泰坦尼克号客轮,亭台搂阁,屋宇高墙,层次分明,气象宏伟;细看又像一轮修长而微弯的明月,蒙蒙胧胧,好似仙境一般。一条白色溪小河环绕山冈,流入旁边蒲江河,直奔万里长江。
佛宝之名有多个,最早见于乾隆年间修订的合江县志,那是合江的第一部县志,提到南乡离城九十里有个“新场”嘉靖年间的合江县志又称“佛保场”后改称“佛宝场”解放后,为了适应新时代,人们又叫“福宝场”“福宝”一名成了今天古镇法定的名字。
据老年人说,在白色溪河西岸往北,现在的福宝双河街福宝林场一带,早年就有一个王家场,因为多次被火烧,就迁到东岸高地上建了一个王家新场。乾隆年间县志上记载的"新场",可以说就是这个王家新场。因为当时王氏家族迁居大漕河最早,房舍又多系王家修建,故名王家新场。老百姓图说话快捷,就省略了“王家”二字而直呼“新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都还这样称呼。
福宝的古老称呼“佛保”或“佛宝”还有一些趣闻呢。相传较早时期的清源宫(又名川祖庙),北面没有修保坎,后来垮塌了。石工们重建挖地基,在川祖庙的院坝中央,挖出了一个玉白色的圆乎乎的大石头。石工们觉得川祖庙是万寿山之首,地下的东西碰不得,石工们又将这个圆乎乎的石头埋在了川祖庙的地下。认为它是镇山之石,挖出来了肯定要出事。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了,人们便认为这块圆乎乎的石头有“佛祖保佑”之意,故“王家新场”名“佛保”又认为这块玉白色的圆石头是镇山之宝,故又名为“佛宝”老人们还说,福宝回龙街上有三宫八庙之说,庙宇多,香火盛,这又蕴含着老街的百姓受“佛祖保佑”故名“佛保”“佛保”或“佛宝”之名就是这样来的。
2、回龙桥
福宝回龙桥建成于清道光十年(1830),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迄今还雄跨在白色溪河上。这是一座东西向的单孔石拱桥。桥全长25米,宽5。2米,拱高6米,桥跨度8米。这座桥是第三次选址在这里修建的桥,才建成今天这模样的。前二次是在回龙桥上游二百米处修建的平板石桥,因规模不大,无所依傍,经不住洪水的冲击,都倾塌了。回龙桥东头道光十二年立的“功昭永定’石碑称,主要是大绅粮韦登辉出了一大笔钱,又组织募捐,筹集巨资后才重建成的。
从“同结善缘”、“功昭永定”石碑上可以看到,当时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捐钱捐物,倾箱解囊。回龙桥东头佛宝旅游接待处办公室,一进门的右手边墙上石碑就刻有捐款者的名字,这些不为人所知的名字将同回龙桥一样永存。在清朝晚期,一个镇能承建这样浩大的工程,充分表现了福宝人民的“乐善好施”和非凡的勇气。所以此桥再修复建成后当时名叫“永定桥”该桥建成后石工们又在桥洞顶中间吊了一把宝剑,据传是为斩除一到山洪暴发可能拱塌桥的出水蛟龙的,故名曰斩龙剑。这似乎很灵验,以后石桥就再也没有垮塌过了。以前四川的很多地方修建的石桥洞顶中央多挂有这样的宝剑。回龙桥洞顶的宝剑直至“文革”时才被人取走。
传说回龙桥竣工之前也很有趣。当时桥面石板都铺砌得差不多了,但就是桥面中央一封桥处不知用那块石料合适。安放上去,不大就小,不小就大,找来找去,石匠掌墨师(匠人的牵头人)都没有办法。他就到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去找,最后寻到一户孤寡老太婆家。老太婆说其它石头倒没有,你看看这块猪槽石要得不?石匠掌墨师看了看觉得好象可以,就搬回来往回龙桥桥面中央一空缺处一放,啊呀!天衣无缝。掌墨师给了老太婆很多银两,使她能够养老送终。后来有人说,这块猪槽石是鲁班师爷打来送给她的。因为鲁班师爷云游在老太婆处歇脚,以报答老太婆对她的盛情款待。这块不起眼的猪槽石,至今还稳稳当当的镶嵌在桥面中央。虽然不起眼,但很独特。传说有点神奇,但也很美丽。
回龙桥的建成,方便了过往的行人,繁荣了古镇的经济。它历经一二百年的风风雨雨,山洪冲撞,河水浸泡,如今却安然无恙。可见它的坚固。事实上,回龙桥桥址选择在今天的地方,是非常科学合理的。桥西头桥墩建造在坚硬的石壁上,桥东头桥墩又建造得非常结实牢固。况且白色溪从上游飞奔而来的洪水流入桥洞时,已经经过了回龙桥上游二三十米远一拐弯处的缓冲,洪水的冲击力已大大减小,再加之蒲江河水水位抬高,又阻击了上游河水的冲力。回龙桥的选址,不仅科学合理,给人们出行提供了方便,还增加了古镇的美观。
还值得一提的是回龙桥石料质硬质美,凿打精细,一丝不苟,滴水不漏。安放精确到位,纹丝不动。这些都保证了回龙桥的坚固耐用。它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站在桥上看桥的北侧面桥拱龙门石(桥洞顶中间那块长条石),向上游雕刻有一个龙头,只可惜龙下颌已被打掉。桥南侧面向下游龙门石上雕刻的是龙尾巴,已被“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红卫兵闯将们砸掉了,只留下一些痕迹。它的桥面呈拱形,这样不会积聚雨水又不长青苔,路也就不光滑。桥栏杆高与人胸齐,最上面呈宝顶盖形状,桥栏杆东头角上分别雕刻有一只虎虎有生气的石狮子。
原来桥两头南侧都有一棵大黄桷树,两棵树几乎长到了一起。苍翠挺拔,浓荫蔽日,夏天里十分凉爽。站在回龙桥上欣赏古镇风貌,看看白色溪河水清请的流淌,领略古镇落日的余辉,真的别有一番情愫。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早期革命活动家福宝人穆青,年青时还曾在此桥上吟过一首自己作的五言绝句诗呢。其中两句诗为“暖风吹晚晴,夕阳照短桥”只可惜如今树已倒,狮已亡,桥栏杆已撤,古桥两侧已被民房所围困,什么也看不到,古桥已不成其为桥了,倒更象一条用石板铺砌成的老街。回龙桥哟!我已经找不到你当年的古色古香,清幽静谧了。留下的是只有串串长长的叹息和疑惑
回龙桥东桥头旁边,有一座古庙——名五祖庙。它是人们生活中的裁判神庙。庙宇虽然不大,但庙内柱子底座上的雕刻神怪奇特,兽不像兽,人不像人。人们称之为怪。庙堂正中的神灵早已不见。但见这座庙宇的几根木柱,特别惹眼。它高大,粗壮,光滑,完好如初。当地居民说,这种树叫马桑树。它生长有几千年。这里还一个传说,说孙悟空跑到天宫大闹一场,搅的玉皇大帝不得安宁,就是顺着这种马桑树爬上去的。自从经历过孙悟空大闹天宫以后。马桑树就被观世音菩萨诅咒,只准长几尺高。凡是超过了诅咒的高度,就要被大风吹折。有一句民谣说,马桑树儿高高,就怕黄风吹断腰。所以,现在到处看到的马桑树儿都是又矮又小。其实,用马桑树做房柱实在是太好不过了。她笔直高大,又防虫蛀。我细细看那腰围一米五粗的柱子,一点都没有虫蛀的痕迹。而且这种树木还防火灾,她遇火也不燃烧。只可惜,现在再也难见这种珍贵木材了。也许真的绝种了。
五祖庙还是人们到这里来断是非求生子的神奇地方。一次有个王家婆婆丢失了五块大洋,她就认为是附近的刘二娃干的,刘二娃又死活不承认。王家婆婆就说到五祖庙来打赌发誓。刘二娃也说可以。他们把香烛点起,纸钱烧起。一个说污蔑我的不得好死,一个说栽污我的过不了年。结果硬是刘二娃没有过到年底就摔下悬崖摔死了。五祖庙灵验的很就越传越远了。还有一对杨家夫妇多年无子,他们抬着鸡鸭猪头鞭炮香烛纸钱,金银钱铂纸锭,到这五祖庙来摆上祭品,请庙里住持引路,两夫妇作揖磕头拜求五祖神灵,赐予他们一子。若能如愿,来年定当重谢。第二年杨家夫妇如愿得一儿子,一家人上上下下老老小小欢喜的了不的。
3、回龙老街
过回龙桥往右拐,就可以看到福宝古镇回龙街,自北向南蜿蜒而去,高高低低,一起一伏,斗折蛇行,忽隐忽现。回龙街全长大约二百六十米,石阶二百余级。它修建在明月山上,明月山实际是一个修长而微弯的小山冈,它像明月,又像马鞍,更像一个匍匐在地上的驼背的老人。若站在古镇东面岩口山的山腰上看“这个小山冈是岩口山的余脉,从岩口山下向北延伸,它和岩口山之间断开而有个低谷。山冈上只有一条街——回龙街。它循着山冈的正脊走。那个低谷,是老天禄阁茶馆前的十字路口,向南歧出的是福华街,造得比较晚,一直通向大约370米以外的上码头。”(1)
回龙街依山就势,上坡又下坡。从南端岩口山脚的火神庙出发,下二十二级台阶,再经鸡市上下四十八级很陡的台阶来到天禄阁前的十字路口,向北走不了几步,上四十六级台阶,来到小山冈的最高处,也是回龙街的中段,有一个大约三十多米长,八米宽的小平地,街上人叫它“坝子”每逢集市,这坝子便是最热闹的中心。再向北,断断续续下八十二级台阶,来到了回龙街的北端,走几步平路,向西一拐,便又回到了回龙桥处。回龙街并不长,也没有大曲折,但是高高低低、上上下下的台阶和一路的小拐小弯,造成了回龙街极其丰富复杂的景观。从高处俯视,从低处仰望,一幅幅的图画,简直会教每一个有点儿审美能力的人心醉神迷。近年来,回龙街已成了不少地方的画家、摄影家、美院师生时常斟酌取舍摄影写生的地方。他们流连往返,悉心观察,沉醉其中,一住就是几天甚至一月。研究古镇的陈志华教授更是有生动传神的描写,有一天清晨,我“刚过回龙桥,抬头一望,八十二级台阶左右摇摆着高高升腾上去,尽端没在薄薄的朝霭里。淡淡的一缕阳光从参差交错的瓦檐下,正落在一位背着孩子下坡的女子身上,给她勾出一圈灿烂的金边,弥漫开来,也把朝雾晕染成金色。”(2)“眼前这平凡的母亲和孩子,从古老的街巷走出,漾着一脸幸福的爱,教我的心发颤。”(3)
一个人静静的漫步在回龙老街上,仿佛回到了远古,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木制结构的民房,一间挨着一间,你的墙壁共用着我的墙壁,我的墙壁共用着你的墙壁,体现着先人的居住风貌。那房顶上的黑黝黝的泥土烧制的陶瓦,诉说着岁月的流逝。修建的房屋,似乎也没有统一的规划,王氏家族较早建房,后来的只要王大爷同意,就你一间我一间的逐步修起来。一般人都只能修一层,有功名德行有权势地位的,可以修多层,像皮家、刘家、王家。皮达才和刘汉民家,不仅房屋修得高修的大,为防土匪打劫,还修有五层的碉楼。各家门前的走廊,也修得宽窄不一,做工也不一样。有的凿打得十分精致,有的凿打得又比较粗糙。门前街道的石板,也是各家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厚薄不均。这些给我们传达出一个信息,就是贫富原因地位高低造成的。有钱的就讲究些,穷人就修得简陋些。细心观察街道两边居民门前走廊上砌的石条,街道上的石板,多是这样。我们的先人做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对我们后人是很好的启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百姓或干人(穷人),只能将房屋修到一定的高度,否则就是犯上,犯上是要吃官司的。生是这样,死了也是这样。埋坟立碑也有规矩。坟不能超出规模,碑高也不过一米多一些。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由此可见一般。只有寺庙、祠堂、会馆,才修得那样的宏伟华丽,气势辉煌。令人赞叹不已。
但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古镇街道上的台阶又是那样整齐划一,规规矩矩,大小长短厚薄几乎都一致。那些台阶上的石料,短的一二米,长的四五米。重的有四五百斤,甚至数吨。这可以说就是公益事情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齐心协力。我的耳边似乎还萦绕着修建街道、台阶的叮叮当当的凿子锤子的声响“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我想不这样,那台阶断不能修成今天这两百多级的规模。福宝人民素有“乐善好施”吃苦耐劳的品格。那石板、台阶被人践踏磨擦凹陷下去的痕迹,印证了当年回龙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笑语喧哗,客商云集。可以想象那时福宝古镇的热闹和繁华。在福宝回龙湾新区开发以前,回龙街都是这样,是福宝山区人民商品交易最大集镇。无论是解放前,还是现在,福宝都是合江县的四大集镇之一。
古镇回龙街的景观,也有许多值得人玩味的地方。如街的两端,从白色溪西岸走上回龙桥的时候,正好面对着经堂山巍峨的尖峰,给人很强烈的印象,桥的位置和方向显然是经过推敲的,选择的非常好。街道两边的房子多是木结构的,朝街道这一面,全用一块一块的木版镶嵌而成,木版宽有二十厘米,长有三米四米的,厚有五六厘米。木版就地取材。板壁虽经多年岁月的洗礼,日晒雨打,但金光灿灿。与僵硬冷峻的砖房比较起来,木结构的房子显得亲切柔和,更有历史的沧桑感。街道半封闭的空间里,每一个角落都等待着人们去发现美,一种饱含着人情味的美。去走完这条永远都有新鲜感的长长画廊。这画廊虽然显得有些残破、陈旧,闭塞,但它是原创的历史的。回龙街不长,但有节奏的变化,除了上上下下的石阶外,最高处的坝子突然放宽,豁然开朗,空间舒缓敞亮,不但给两边攀登上来的人一个体力上的调剂,也给他们一个心理上的抚慰。这里也是早些先人们看杂耍看川剧的地方。原来这坝子是很闹热的,是各种商品的聚集地。现在还有几家在向游客出售土特产,很有特色,多为绿色食品。品种有几十个。福宝有三宝“冬笋、杨梅、豆腐干”除了这几家以外,多数都用来做住房了。关门抵户的,显得冷清寂寞和萧条。也有例外,老彭就在坝子东头开了一间“彭城客栈”旅馆。古朴干净整洁。一副对联扑面而来:“陡石梯,你上我下。街坊邻里,和和睦睦。恭喜恭喜;回龙街,人来客往,远近宾朋,亲亲热热,发财发财。”
山顶平坝走完,往东南方下几步台阶,有一座两层楼房建造得非常精美别致,门前两根方石柱,高有丈余,打凿精细,美观。楼上有一个绣楼,栏杆经过细细雕琢,每一根柱子都呈弓形,阳台像一个砍掉一半的斗。房盖把阳台遮尽,有一米多高六米多宽的空间。上面看下面清晰,下面看上面模糊。既作卧室又可以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偷觑自己的意中人、帅哥。据说是一户刘姓家的小姐住的。我想这间小屋不知发生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一次,有个要到刘家提亲的青年,为了能看看刘家小姐的芳容,竟然在大街上用火铳朝天放了一枪。不知谁还喊了两声“打着了!打着了!”刘小姐不知是诈,竟从绣楼阳台上伸出头来。青年小伙看得一清二楚。人们吵闹一阵见没什么就散了。那青年小伙会心的消失在古镇的大街尽头。
再下三两步台阶,继续往东南走,街道东侧的万泰木行不能错过。万泰木行是全镇最讲究的房子,样式规矩,做工考究。房子后身中央有座碉楼,前檐下还余下有一只雕花牛腿。雕花牛腿雕刻的内容很丰富,有亭台楼阁,有花草树木,有飞禽走兽,还刻有一百多年前山区里难得一见的菠萝。可以看出,房屋主人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又希望一家人幸福,富贵,长寿。细细观赏这难得的雕刻艺术,领味其中蕴含的寓意,不会是“入得宝山空手回”吧。万泰木行的山墙(也是防火墙)是拉弓式的空斗砖墙,前沿镶砌石头,在石头前刻有一副对联。对联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凿掉了,但下联还依稀可辨,是“点缀溪山在市阛”从小就在福宝场生活的七十多岁的龚在书老伯说,这座房屋是万泰号木行的“柜上”(即公司总部)。龚老伯还告诉笔者,这座房子原主人是县团总汪星五的。难怪建造得那样有档次。与其它那些颤悠悠的木制结构的房子比较起来很独特牢固。这座房屋就是今天住起也很舒服。冬暖夏凉,防火防盗。仅是光线差一点。十多年前就是福宝农行办公地。
站在万泰木行前的古街道上,看对面保存较好的火神庙,与万泰木行这面遥相呼应。人在这儿不会感到有一点儿寂寞和空旷。火神庙还丰富了人们的视觉范围。我们从火神庙门前的以演戏场面为内容的石刻浮雕上,还能想象得出当年寺庙的热闹情景。人来客往,香烟缭绕,明烛高照,鼓乐喧天。那该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场景图啊!
从万泰木行往下走四十六级台阶,到天禄阁十来米长的平坝小憩。这里原来是非常热闹的茶馆。电影狂、山桃、傻儿司令等多部影片都曾在这儿拍摄。人们至今还津津乐道。天禄阁往南拐是道角仓,道角仓街口狭窄,仅容一二人通过,真是一人把口,万人莫过。在动乱的年月,也许是我们的祖先为防匪患之故吧。道角仓只有二三十米长。二百多米的回龙老街到此戛然而止。
我们走到岩口山的半山腰,回头眺望佛宝古镇。她是一首原滋原味的山歌,她是一幅精致错落的图案画,也是一幅融合技术和艺术的美术画。她更是一颗橄榄,值得你对这座古老的文化的名镇回味咀嚼,无不令人感到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