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难择路 > 六百八十八章 手扳乾坤重归位,力扭人心傲高气

六百八十八章 手扳乾坤重归位,力扭人心傲高气

作者:搞笑的我来了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难择路 !

    李得一给出的管理宗亲勋贵方法很简单,就是考试!宗亲勋贵从此以后参与朝政,但是必须得通过考试,只有考试合格之后,才能进入朝廷各部,以勋贵宗亲的身份,参与朝廷事物,甚至能够外出为地方官。

    上一世,李得一可是没少被无穷无尽的考试折腾。上一世李得一从小能力平平,考试成绩一直偏下,为此没少挨爹妈的骂,一直是爹妈嘴里不争气没出息的熊孩子。

    但如今,拥有两世记忆之后,李得一终于能冷静下来,仔细分析这种考试制度的利弊。他发现,尽管这种无尽的考试看似有种种问题,但最关键是,这是一种能让大家都比较心服的较为公平的制度。

    世间最难的事儿之一,无过于公平。李得一有两世记忆,已经见过不少开始看似公平,最后却不过是贻笑大方的一场闹剧。所以最终,李得一还是选择将上一世自己经历的无尽考试制度,照抄过来使用。

    至于这里面有没有他个人的一点恶趣味,则不大好说。上一世的权贵子弟们,可是不用经历这种无尽的考试折磨,就能轻松成为人生赢家。

    大概李得一这世有机会,总想让这些宗亲勋贵们,也尝尝考试的折磨。

    在给是三国皇帝看的条例中,李得一则把这种无尽考试制度的种种好处,给三国皇帝大书特书。平周朝早有朝廷公试制度,但那是为国选材,笼络天下英才,入皇帝彀中。

    而李得一给这套考试制度,则是为宗亲勋贵们量身定做。这种考试制度,对于那些不学无术,整天纨绔还想继承爵位的权贵子弟来说,不亚于一道晴天霹雳。

    如果你三次考试都不合格,那不好意思,一辈子只能当个闲散人员,或许还可以去参加武举试试。如果武举也没过,那你这辈子算是彻底没戏进入朝廷。可以去试试经商,或者拿着朝廷的俸禄混吃等死一辈子也行。

    当然了,即便你考试合格,也不是一定能进入朝廷参与朝政。毕竟朝廷部门一共就那些,官位都是定好了的,早已被瓜分完毕。一部分给世家大族,一部分留给寒门士子。

    现在,你身为宗室勋贵,想要就这么走入朝堂,总得有个说法吧。这个说法,一来自于守备团与天下三国订立的盟约。第二么,就是来自皇帝的支持。

    李得一故意把这个权力留给三国皇帝,好方便他们制约宗亲勋贵。

    在朝堂上,通过考试进入各部的宗亲勋贵既不属于世家大族,也不属于寒门士子,就像无根之木,根本没法在朝堂立足。毕竟定北守备团盟约要求宗亲勋贵能够进入朝堂,可没说会帮他们在朝堂站稳脚跟。

    这时候,来自皇权的支持,就成了这些宗亲勋贵们唯一的依靠。所以这些宗亲勋贵,自然就会牢牢团结在皇帝身边,成为忠实的皇权代言人。

    如此一来,三国朝廷就会形成,世家大族,寒门士子,宗亲勋贵,三足鼎立的稳固局面。皇帝在其中掌握平衡,自然能比较轻松维持朝堂稳定。

    但这样时间久了,由于宗亲勋贵天生就有国家俸禄领,在经济上占有优势,很容易转化成教育上的优势,从而慢慢扩大在朝堂的势力,最终很可能会进一步挤压寒门士子的位置。

    李得一似乎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在给三国皇帝的信中,明确规定考试要分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淘汰一批宗亲勋贵。而且,最终能够顺利朝堂的,不过是成绩最好的三名宗亲而已。这考试与朝廷公试一样,也是三年一考。

    有宗亲勋贵说,既然这考试这么难,反正我生来就含着金汤匙,干脆不考不行么?不好意思,不参加这考试,将来就不能继承你爹的爵位。毕竟谁也不想把家业交给傻子继承,都希望儿子能有出息。国家年年出钱养着你们这些宗亲勋贵,一方面是酬谢你们父祖开国之功,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你们能继续为国效力。

    连最初的考试都通不过,基本就是个傻子,还想继承爵位?不好意思,老实当个闲散宗室去吧。

    通过这种层层文武考试,优胜劣汰,皇帝能够始终将优秀的宗亲勋贵攥在自己手里,又不用担心他们在进入朝堂后会趁机作乱。

    不出意料,在看了这补充条款之后,三国皇帝齐齐转怒为喜,痛快答应让宗亲勋贵参政参军。

    其实李得一大概是故意把上一世无尽的考试系统整个搬到这世界。如此一来,这些权贵宗亲哪还有心思捣乱。宗亲勋贵上专门的皇家院校,开学先来个摸底考试,然后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年三大考,月月有小考,考试不好就要请家长。每一阶段还有选拔考试,过不去就被淘汰回家另谋生路,最后来个高考,高考够分数线,才有资格进入皇家院校最高等级的大学进行学习,毕业后才有资格参加国家部门职位考试,而且每个职位就招聘一个……

    这第三条盟约,不出意外,最后依然是全票通过。

    三国皇帝再次在心里无声默认一个共同事实。不要随便招惹这位李副团长,这货损招实在太多,防不胜防。

    谁能想到,已经让三国皇帝头疼警惕的开国勋贵宗亲尾大不掉,侍功而骄的问题,居然会被这位李副团长用这种闻所未闻的方式,给轻易化解。而且这样一来,三国皇帝也不用背负杀害功臣的罪名,能够继续维持自己伟光正的开国明君形象。

    尽管三国那些公侯王爷们都不愿意失去自己的封地和食邑,但形势比人强。定北守备团刀架在脖子上,不同意的结果只有开战。一旦与定北守备团开战,自己必然什么都剩不下,甚至连命都保不住。现在妥协,起码还能保留爵位,甚至家中有本事的儿孙还能入朝参政。

    两害相较取其轻,三国宗亲勋贵们最终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得不答应这一盟约。

    接着李得一又公布盟约第四条。三国文武分开,从盟约缔结之日起,文官不得干涉军务,武将不得干涉政务,文武勋爵分开。武将有武将的爵位,文官有文官的爵位,不再使用同一套。三国分管军事的文官衙门如平明国的兵部,从此不再掌管军务。仿照前平周朝,重新成立枢密院,皇帝自任枢密院正使,为国家军队最高统帅。

    所有武将的任命,都由枢密院掌管,文官决不能再干涉半点军务。从此以后,文官想要凭借军功给自己博取爵位,对不起,这条路已经行不通。武将爵位将恢复六百多年前平周开国太祖亲自订立的军功爵位制度,分为二十级军功爵位。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等。

    文官的爵位,则依然采用公侯伯子男这一套。

    瞅着三国部分文官一脸不服不忿的样,李得一只好又跟他们费一番唇舌:“你们自己算算,前平周朝自从开始用文官统兵之后,吃过多少次败仗?文官就别总想着兵事,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对此,平唐国魏直言明显有意见。平汉国张子房,等人也颇有微词。他们都是精通兵事,并且上过战场的文臣,能文能武的国之栋梁。

    对这类人才,李得一当然相当尊重,不过他还是尽力想要说服他们:“当然了,诸位中不乏能文能武的英才。但大多数文官却并不熟悉武事,勉强出战往往会导致大败。前平周朝时,一时名相韩未琦因为简在帝心,得以统精锐主力出征,结果如何,大家都清楚。数万精锐一战尽殁,直到狄大帅练起威北大营,前平周朝边防才重见起色。文官统御武将,往往会导致将相不和,甚至因此输掉战事。而且战后,文武之间互相推诿扯皮。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在前平周朝末年却沦为文武两派扯皮推诿战败责任的地方,真是国之不幸,天下万民之不幸。”

    眼瞅着诸位文官依然不肯松口,李得一接着说道:“诸位中精通兵事者,可以去各国军校出任教导,教授学员兵事。我将在三国重新恢复前平周朝时没落的扶国军校,以后所有武将,必须到军校学习两年以上,才可出任各地军队。诸位当中的兵事才能,自可尽数传授于你们的弟子,让他们替你们在战场上一展抱负。”

    其实文官反对这一盟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样他们将失去对武将的制约能力。文官么,听名字都知道,起码也得有点文化。而文化人最明显一个特征,就是高傲,容不得别人比自己高。皇帝没办法,武将还是要牢牢压在身下,决不能让这帮臭丘八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