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诛红与八十红论 !
《史记》——《秦本纪》·统一
一、先人显名: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先人是五帝时期帝颛顼的孙女叫女脩,传言她吞神鸟玄鸟的卵生了一个孩子叫大业,就是秦国的祖先。大业的儿子大费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奖励,赐予黑色旗帜,所以秦国崇尚黑色。舜帝祝福大费子孙繁旺,将一个姚姓的玉女赐给他为妻。后来,大费因为帮助舜驯养鸟兽,也被叫柏翳,被舜帝赐姓为赢氏,这就是秦国赢氏姓名的由来。
大费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即鸟俗氏;另一个叫若木,即费氏。费氏的玄孙叫费昌;大廉的玄孙叫孟戏、中衍。到商汤伐夏桀时期,费昌是商汤战车的御者车夫,帮助商汤在鸣条一战击败夏桀。注意:御者车夫在古代是重要的职位,孔子将“御”作为六艺之一可见对其重视。
商帝太戊曾经卜问是否可让中衍来驾车,卜的结果是吉,便召中衍来驾车并赐女为妻。从太戊以来,中衍的后代,世世辅佐殷国有功,所以赢姓中有不少显名于世,终于成为诸侯。也就是说秦国的赢氏是在那个时候有的贵族爵位。
到商纣王时期,赢氏的蜚廉、恶来父子都凭勇力报效纣王。周武王伐纣,连恶来一起杀死。当时蜚廉正为纣在北方采石,回去已无可复命,便在霍太山筑坛报祭殷纣王,结果得一石棺,其铭文说:“上帝使处父幸免于殷亡之乱,赐给你石棺以光耀氏族。”这段史实有些奇幻。
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有宠于周成王,他就是宅皋狼。宅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擅长驾车而有宠于周缪王,也就是周穆王。历史上有周穆王见西王母的传说。
周缪王得到赤骥、盗骊、骅骝、騄耳等驾车的骏马,西去巡狩,乐而忘返。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驾车,长驱疾驰,一日千里,赶回周地来平定叛乱。缪王把赵城封给造父,造父一族从此称为赵氏,也就是战国赵国的祖先。
二、分封裂土:
殷商时中衍的玄孙叫中潏,住在西戎,镇守国家的西部边垂。西戎位于今天的陕甘地区,是后来以勇武闻名的羌族人的祖先,三国时期的名将马超就是这里人。
商纣时期的恶来革是蜚廉的儿子,早死。他有儿子叫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他们都因造父所受之宠,承赵城之名而姓赵氏。当时是周孝王时期,非子喜好马和各种牲畜,擅长养殖它们。犬丘人把这些告诉周孝王,孝王便召非子命他掌管养马,马匹繁衍得很多。孝王想立非子为大骆的嫡子。但申侯之女为大骆的妻子,她生的儿子叫成,已立为嫡子。所以申侯对孝王说:“从前我们的祖先郦山之女,是戎胥轩的妻子,生了中潏,中潏由于亲戚关系而归附于周,保守西垂,西垂因此才和睦。现在我们又嫁女给大骆为妻,生下嫡子成。申人和大骆再次通婚,西戎全都归顺,您才得以为王。请您再三考虑。”孝王说:“从前伯翳为舜掌管牲畜,牲畜繁衍得很多,因此获得封地,被赐姓为赢氏。现在他的后代又来为我养马,我也要分封国土让他作附庸。”把非子封在秦,让他重新接续赢氏的祀统,号称秦赢。但同时又不废去申侯之女所生立为大骆嫡子者,以安抚西戎。
凭借自先祖以来驯养牲畜的努力、经过这番变故赢氏成为有封地的贵族,开始其创业建国步伐。赢氏的主要对手是周王室的边患少数民族——西戎。
在周厉王时期因为厉王无道,有些诸侯起来反叛。西戎也反叛王室,灭了住在犬丘的大骆之族。周宣王召来赢氏庄公五兄弟,给他们士兵七千人,让他们征伐西戎,终于将西戎击溃。周宣王把土地重新给予秦仲的后代,连同其祖先大骆的封地大丘在内,封他为西垂大夫。
到周幽王时期,因为褒姒之乱周幽王被杀,赢氏秦襄公率兵救援周王室有功,又率兵护送周平王东迁到了洛邑。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之地,说:“戎人无道,强占我岐、丰之地,秦若能赶走戎人,即可拥有这些土地。”与秦立誓,封赐爵称。襄公从此正式建立国家,与诸侯互派使节往来,并用赤色幼马、黄牛、公羊各三,在西岐祭祀上帝。十二年,襄公伐西戎至岐山死去,他的儿子是秦文公。文公率兵讨伐西戎,西戎战败逃走。文公收罗留居当地的周人归自己统治,将领土扩大到周朝发源地岐山,而又把岐山以东的土地献给东周天子。到此时秦国可以说气象已成。
三、称霸西戎:
东周春秋时期,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交相迭起。
秦国穆公时期,总体形势是向东发展因为晋国而受阻,遂西向击败老对手西戎、将其兼并,从而称霸西戎为后来统一中国奠定初步基础。
如果评定君主,那么秦穆公嬴任好无疑属于第一流的君主。
区分君主上下的标准之一是胸襟,好的君主是对大小轻重区分得很清楚。秦穆公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指摘。
首先,秦穆公对臣下不鄙。著名“五羖大夫”百里奚故事说的是晋国俘虏了百里傒之后,用他陪嫁秦穆公夫人到秦国。百里傒认为秦国荒蛮就逃到宛,被楚国边地的居民抓获。穆公听说百里傒很贤能,想用重金把他赎回,又怕楚人不肯给,就派人向楚国说:“我国陪嫁奴隶百里傒现在贵国,请用五张黑羊皮赎他。”楚人才同意交还。这时候,百里傒已有七十多岁。穆公释放了他,同他讨论国家大事。百里傒推辞说:“我是亡国之臣,还有什么可问!”穆公说:“虞君正是因为不听您的劝告才亡国,这并不是您的罪过。”再三向他请教,谈了三天,穆公大喜,要把国政交给他,号称五羖大夫。礼贤下士至此,比之文王求姜尚更加传奇,古今通传为美谈。
其次,秦穆公与国人相处不凶。有个“穆公亡马”就是如此:当初,秦穆公的骏马走丢了,岐山下的农民把马抓住、饥饿难耐之下就吃掉了,一块共有三百多人,官吏追捕到他们,要依法处置。穆公说:“君子不会因为畜牲而害人。我听说吃过骏马肉如果不喝酒,是会伤人的。”于是全部赐酒,赦免了他们。后来这三百个人听说秦要迎战晋军,都争着要随军前往,在战场上正好碰上穆公处于困境,个个手持兵器拼死力战,以报答偷吃骏马肉而被赦免的恩德,使得秦穆公反败为胜俘获晋君而归。与民相处义气至此,百姓效死以报自是当然。
第三,秦穆公对强邻晋国不贪。秦晋两国相邻,时常争斗战争,但两国又互为婚姻。当时晋大旱,来求借粮食。丕豹劝穆公不要借给,趁其饥荒而伐之。穆公问公孙支,公孙支说:“丰歉交替出现,(谁都难免碰上灾荒,)不可不借。”问百里傒,百里傒说:“夷吾得罪了我们的国君,但他的百姓又有什么罪过呢?”最后采纳了百里傒、公孙支的意见,终于借给晋国粮食。用船载车运,从雍到绛络绎不绝,这就是有名的“泛舟之役”。过两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背信弃义反而乘机进攻秦国,引发韩地之战,最终俘虏晋君夷吾。夷吾献上晋国的河西之地,让太子圉到秦国为质,秦把宗女嫁给子圉为妻。当时秦的领土已东抵黄河,秦国领土扩张是穆公仁德的结果。
第四,秦穆公不文饰己过。穆公不听百里傒、蹇叔二人劝谏执意袭郑,致使秦军在殽山被晋国全歼。秦军三将百里傒之子孟明视、蹇叔之子西乞术和白乙丙被俘,侥幸因为晋文公夫人是秦国女子为这三位在押的将军求情得以放归。穆公穿戴凶服亲迎于郊,面向三人大哭说:“都是我不听百里傒、蹇叔的话才让三位受了委屈,三位有什么罪呢?你们要想方设法报仇雪耻,不可懈怠。”于是恢复三人的官职如同以往,待遇更好。到了三十六年,穆公派他们率兵伐晋,渡黄河时,连船都烧掉,终于大败晋人,占领王官和鄗,作为对殽之战役的报复。晋人皆守在城里不敢出来。于是穆公就从茅津渡河,掩埋了殽山中(秦军死难者的)尸骨,为他们发丧,哭了三天。穆公向全军发布誓辞说:“喂,士兵们!请安静听着,不要喧哗,我要向你们宣告誓辞。古时候的人们都向白发苍苍的老人请教,所以才不犯大错误,然而我却没有听取蹇叔、百里傒的劝告,为了反省这一点,所以作此誓辞,让后代永远记住我的过错。”君子听说了,无不为之流泪,说:“唉!秦穆公用人真是周到呀,所以到底还是靠孟明视等人取得了很大成功。”秦穆公的努力保证了秦国在暂时战争失败后没有衰落,而是持续发展。
第五,秦穆公能够良计制敌。当时戎王派由余出使于秦。由余,其祖先是晋人,逃亡到戎地,会说晋国话。戎王听说穆公贤能,所以派由余到秦国考察。秦穆公向他炫耀宫殿建筑和物资储备。由余说:“就是让鬼神来完成,也够烦累鬼神了;就是让人民来完成,也够辛苦人民了。”穆公对他的话很奇怪,问他说:“中国靠诗书礼乐和法度来治理,尚且经常出乱子,现在戎翟没有这些,那又靠什么来治理呢,岂不是太困难了吗?”由余笑着说:“这恰恰是中国所以发生乱子的原因呀。从至圣黄帝制定礼乐和法度,以身作则,率先奉行,才仅仅达到小治。到了后世,统治者日益骄奢淫佚。依仗法度的威严,去苛求下民,下民疲劳到极点就会埋怨责怪统治者不仁不义,上下互相责怪,篡夺杀戮,以至断子绝孙,还不都是由于这类缘故。而戎夷却不是这样。统治者怀有淳厚的仁爱之心以对待其下,下民也怀有忠贞不渝的信义以事奉其上,管理一国之政犹如管理一个人一样,简直不知是凭什么来管理,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之治呀。”于是穆公回来问内史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是其敌国担心的事情。现在由余这佯贤能,也是我的心头之患,应该拿他怎么办呢?”内史廖说:“戎王住在偏僻蔽塞的地方,没有听到过中国的音乐。您不妨试探给他送去一些歌伎舞女,以削弱他的志气。并替由余请留,以疏远他们的关系;挽留不放,以耽误他的归期。戎王感到奇怪,必然怀疑由余。君臣有了嫌隙,就能俘获戎王。而且戎王喜欢歌舞。也一定会懈怠政事。”穆公说:“好。”于是和由余连席而坐,传器而食,把该国的地形和军事情况打听得一清二楚,然后命内史廖把八人一列的两列歌伎舞女送给戎王,戎王接受之后很喜欢,一年到头也没有送还。这时秦才放回由余。由余屡次劝谏均不为采纳,穆公也不断派人暗地邀请由余,由余终于弃戎降秦。穆公把他当贵客一样来招待,向他请教如何伐戎。由余长期生活在戎人中,对他们的情况熟悉,他的建议穆公很重视。后来采用了由余的计策讨伐戎王,兼并了十二个国家,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以表示祝贺。秦穆公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去世,安葬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然而,对于这件事,宋朝的苏东坡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穆公生前不诛杀丧师之将孟明,是不会忍心用三良殉葬的。三良之死,就像田横自杀后,从行至洛阳的二齐士自刎殉主一样,完全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今人不理解“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这种杀身图报的尚义精神,反而以今日的世俗之见责难古人,相比之下,愈见古人之可敬,今人之可伤。
秦国最后的义举发生在哀公八年,楚公子弃疾杀灵王而自立,就是平王。十一年,楚平王派人来求娶秦国女子作太子建的妻子。娶回国来,见秦国女子漂亮便自己娶了过去。十五年,楚平王要处死太子建,太子建逃亡:伍子胥逃奔到吴国。晋国公室衰落,六卿强大,考虑的主要是内部的兼并,所以有很长时间秦、晋不再相互攻击。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逃奔到随国;吴乘势攻进郢。楚国的大夫申包胥来告急,七天不吃饭,日夜哭泣。这样秦国才派兵车五百辆救援楚国,打败吴军。吴军撤回,楚昭王才又回到郢。
在以后一段时间里,秦国频繁更换国君,君臣名分颠倒失次,所以晋国又重新强大起来,夺走秦的河西之地。
四、孝公图强
到秦孝公继位时,黄河、华山以东有六大强国,秦孝公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王、韩哀侯、赵成侯并称。淮水、泗水之间有小国十多个。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从郑沿洛水河岸北上,占有上郡之地。楚从汉中,往南占有巴郡和黔中郡。周王室衰落,各诸侯国凭武力征伐,相互兼并。秦僻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的会盟,被人视同夷翟。孝公于是广施恩惠,赈济孤寡,招募战士,论功行赏,在国内下令求计以图强国。卫鞅听说此令已下,西来秦国,通过景监介绍求见孝公。卫鞅劝说孝公变更法制,整饬刑罚,对内提倡致力农业,对外严明赏罚,鼓励士卒力战效死,孝公表示赞赏。但甘龙、杜挚等人不以为然,同他辩论起来。最后还是采纳了卫鞅的新法。(新法初行,)百姓觉得很苦,但过了三年,他们就习惯了。秦孝公十二年,建造成阳城,修筑冀阙,秦迁都于咸阳。合并各小乡聚,编为大县,每县设县令一人,共四十一县。规划田亩,设置阡陌,把领土扩大到洛水以东。十四年,开始收赋。富国强兵的国策使秦国发生巨大的进步,秦国从此不再是蛮夷之地。秦国富强,使得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各国诸侯都纷纷前来祝贺。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由此秦国开始对山东六国转入攻击态势,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秦律的严苛不仅使得商鞅最后身死,也为秦朝灭亡埋下伏笔。
五、纵横天下
自秦孝公后,秦国历经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五代以降至秦始皇统一经过相当的努力才得以实现。
秦惠文王时著名的就是苏秦、张仪纵横天下,在这场以天下为赌注的秦国与六国的角斗中,苏秦合纵以燕为主、联合六国抗秦;张仪连横以魏为主,分化瓦解六国,为秦不断打击六国创造条件;最终因为六国固有利益矛盾,张仪的连横占据优势,秦国扩张的势头变得不可遏制。
秦惠文王时还有的重要事件是司马错取蜀。当时苴国和蜀国相互攻打,分别到秦国告急。秦惠王要出动军队讨伐蜀国,又认为道路艰险狭窄,不容易到达。这时韩国又来侵犯秦国。秦惠王要先攻打韩国,然后再讨伐蜀国,恐怕有所不利;要先攻打蜀国,又恐怕韩国趁着久战疲惫之机来偷袭,犹豫不能决断。司马错和张仪在惠王面前争论不休,司马错主张讨伐蜀国,张仪说:“不如先讨伐韩国。”惠王说:“我愿听听你们的理由。”
张仪说:“我们先和魏国相亲,与楚国友好,然后进军三川,堵绝什谷的隘口,挡住屯留的要道。这样,使魏国到南阳的通道断绝,让楚国出兵逼近南郑,秦军进击新城和宜阳,径直逼近西周和东周的城郊,讨伐周王的罪恶,再攻占楚、魏的土地。周王自己知道没办法挽救,一定会献出传国的九鼎宝物。秦国占有了九鼎之宝,依照地图和户籍,就可以挟制着周天子而向天下发号施令,天下各国没有谁敢不听从的。这是统一天下的大业啊!如今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像戎狄一样的落后民族,搞得我们士兵疲惫、百姓劳苦,也不能够扬名天下,夺取了他们的土地也得不到实际的好处。我听说追求名位的人要到朝廷去,追求利益的人要到市场去。如今,三川、周室,如同朝廷和市场,大王却不到那里去争夺,反而到戎狄一类的落后地区去争夺,这离帝王的功业就太远了。”
司马错说:“不是这样。我听说,想使国家富强的人,一定要开拓他的疆土;想使军队强大的人,一定要使百姓富足;想要统一天下的人,一定要广施恩德。这三种条件具备了,帝王大业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今,大王的疆土还狭小,百姓还贫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做些容易办到的事情。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却是戎狄的首领,已经发生了类似夏桀、商纣的祸乱。出动秦国强大的军队去攻打它,就好像让豺狼去驱赶羊群一样。占领了它的土地就可以扩大秦国的疆域,夺取了它的财富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用不着损兵折将,他们就已经屈服了。攻克一个国家,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残暴;把西方的全部财富取尽,天下人不认为我们贪婪,我们这一出动军队,使得声望、实利都有增益,还能享有禁止暴乱的好名声。如今去攻打韩国,劫持天子,是很坏的名声,未必就能得到好处,还负有不义的丑名,而又是天下人所不希望攻打的国家,那就危险了。请让我陈述一下理由:周王,是天下共有的宗主;是和齐、韩交往密切的国家。周王自己知道要失掉传国的九鼎,韩国自己知道将会失去三川,这二国必将通力合谋,依靠齐国和赵国的力量,与楚国、魏国谋求和解。如果他们把九鼎宝器送给楚国,把土地让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说的危险所在,所以不如攻打蜀国那样完满。”
惠王说:“说的好,我听您的。”终于出兵讨伐蜀国。当年十月攻占了蜀国。于是,平定了蜀国的暴乱,贬谪蜀王,改封号为蜀侯,派遣陈庄出任宰相。蜀国归秦国后,富饶的巴蜀平原成为其后勤基地,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足,更加轻视其他诸侯了。
秦武王在位时间不长,但基本实现了张仪的策略,打通三川之地,威胁周天子,但武王好勇,亡于举鼎斗力。
秦昭襄王是在位时间很长的君主,《芈月传》、孟尝君来秦、楚怀王被骗留秦、和氏璧等故事发生在期间。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用穰侯魏冉四次为相,起用名将白起,连续东伐,攻城略地,可以说所向睥睨;秦昭王一度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在位中期,魏国人范睢入秦,一为秦昭王提出“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的战略构想使得秦国国家机器开始全速投入统一全国的节奏,二清除威胁王权的势力“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於关外”集中国家权力避免了统一过程中的干扰。到了长平之战将山东六国最精锐的赵国40万大军彻底歼灭,前朝最后的残余西周灭亡、九鼎入秦,秦国统一趋势已经不可避免的到来。
秦孝文王在位三天病亡,庄襄王在位三年保持着对六国的攻击,而六国已经无力反击,越来越衰弱。
六、一统华夏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出生在当时赵国邯郸的廓城,是秦庄襄王的中子,商朝重臣恶来的第35世孙,嬴姓赵氏,名政。
当时,秦国已经兼并了巴、蜀、汉中,越过宛占有了鄙,设置了南郡;往北取得了上郡以东,占有了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边到达荣阳,消灭了西周、东周,设置了三川郡。吕不韦做丞相,封邑十万户,号为文信侯。招揽宾客游士,打算吞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秦王年幼,即位初期,国家政事交由大臣处理。
秦始皇统治初期,秦与六国互有胜负,主要精力在巩固自己统治。及至平定嫪毐叛乱、吕不韦服毒自尽,秦始皇已经稳定住秦国,李斯用事处理国政,尉缭用谋参赞军事,对六国的总攻开始了。
自秦始皇十七年灭韩国,到二十六年灭齐国,用时10年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兼并天下、一统华夏。
期间,虽有荆轲刺秦王的传奇、王翦破楚的波折,但中国统一大业终于完成了。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而中国文明也迈向新的一页。
201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