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残年老树文集 > 三支一扶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知青们

三支一扶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知青们

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残年老树文集 !

    我不知道怎么样才算定义知青,知青也许对于我们是那么的遥远,在那美丽的西双版纳,高高的黄土高坡;在那遥远的大山,宽阔的草原上到处都是他们的影子。对于像我们这些大学毕业生,分到农村基层从事服务工作的志愿者们,也许也算知青吧,定义为新时代的知青罢。

    记得看过一部连续剧血色浪漫里面描述那些知青们的生活景象,虽然艰辛,至少他们精神是富裕的。遥想当年,前辈们的艰辛,所遇到的困难险阻,都能一一克服。以前的知青是国家的人才,多少还有组织单位护着他。他们只要愿意留下,都有他们的一席之位,有他的一份工作,让他们可以安居乐业。可是我们“三支一扶”现在呢?却变得迷惘无助。

    我们是匆匆的过客。一位到过基层工作大学毕业生这样跟我这样说,她回到基层去工作,准备干出一番事业来。虽然有一些政策上作了一些优惠,但是还不能为他们消除后顾之忧。他们为难的是处境窘迫,身份尴尬。如果是农民,可我们没有土地。如果是工人,可我们不享受工人待遇。如果是政府工作人员,可我们没有编制,工资跟他们相差一两倍!工资提不了,地位升不了,我们将被架空在尴尬的位置上。我们的服务期是两年,除了年龄增长之外知识老化之外,一无所获,最终被迫离开。

    我们满腔热情,举着大旗喊着口号: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放弃了都市的繁华,去到“前不挨村后不挨店”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农村。我们不辞劳苦深入基层,目的只有两个:一是听党号召无私奉献,二是为了自己"找份工"。让自己学有所用,回报社会,也让自己安家落业,扎根基层。而并不是为了考什么公务员,升本考研重回都市,磨刀霍霍。歌中常唱:我的未来不是梦,可是现在大家都好想是梦,一个遥远而不可预知的梦,一个让人想都不敢想的梦!因为我们卑小的要求并不能实现。

    物质是匮乏、我们没有工资,每月只有勉强维持着生活的补贴;精神颓废、时代进步,我们却生活在信息交通蒙塞的乡村,过着与世隔绝“世外桃源”生活。除了工作和种菜,我们几乎没有任何的娱乐。生活就是一把锁、一扇门、一盏灯、一张床。支教的艰辛,我们并没有半分怨言,我也没有后悔,当时毅然辞去广州某技工学校月薪三千的招生办主任职务。

    但是让人精神崩溃迷惘的却是人事局的一句话,让人不寒而栗。他们的一句真心话:“三支一扶实质是代课,没有编制转不了正。两年后又要自谋出路,你年纪都不小了,还去支教吗?”我将本心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我把青春交给党,把梦想留给孩子,剩下的是沧桑岁月,是光荣还是愚蠢?我不敢多想,但又不得不想。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两年前,我风尘仆仆的来,两年后,我将会是灰溜溜地被赶走,抹一抹眼泪,留下金一样的青春,带来了找工的忧愁。时代的进步,我们知识的老化(试想想下:一个学it专业的大学生下到信息封闭落后农村小学支教,两年中他连电脑都没有见过,他的专业技能会因为他的奉献而突飞猛进吗?结果是否定的。他可能会像淘汰一代电脑一样被淘汰。我们可以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地骂他不会与时俱进,不给自己充电学习吗?在贫乏物质和形势都不容许他"学习"。一群群乡亲父老能否放心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他?他一心二用无心教学,为自己两年后的出路将教案教本扔到一边,时时刻刻发愤读it书刊,为离开这儿不遗余力,把这当成跳板,支教成了敷衍了事,他的前途一片光明,数十个孩子的前途却断送在他的手下,于心何忍?他选着了孩子,将梦想留给了孩子,兢兢业业教书育人,荒废了自己。春蚕到死丝方尽,两年就尽了),我们就像下岗工人一样,老大徒悲伤,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在何处。有网友曾说“支教支教,教下就老了,老了还要自谋出路。女的人老珠黄嫁不出,男的一事无成人渐老”我们想到自己前途就心惊肉跳,两年后“打完斋不要和尚”不能转正,还要和应届毕业生挤“独木桥”找工作。这不像下岗工人跟我们一起去人才市场找工作一样吗?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我们三支一扶,不为名不为利,下到了最基层为老百姓传播知识,奉献最宝贵的青春、发光发热,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两年后因为财政不许可单位不要人,我们只能含泪离别。正如农民工入城建造好大厦,依依不舍离开,因为这里没有容纳他的位置,可他们都挣到了一点钱,而三支一扶呢?拿那丁点补贴,还不够糊口,两年之后一无所获。我们大部份人都不是为做官,升学而来,都是为了在基层工作而来。我们岂能不为自己两年后而忧心忡忡?

    我们在徘徊,我们在仿徨,我们在忧虑,我们在迷惘。我们正在被世人所模糊着,被人讥笑成不同形式的“代课教师”我们组织却遗忘了我们,遗忘我们的目前生活窘迫,遗忘我们年纪不小(现在招工很多要求年龄小于25岁的),更遗忘了我们两年后“被迫下岗”的穷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