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半缘修道人文集 !
序:我是地地道道的海南人,生于斯,长于斯,按理说,应该对海南岛的民风习俗了如指掌才是。直到有一日,一位大陆友人想知道我眼里的世界和海南,才惊觉自己对海南竟是如此的模糊。不识庐山真面目,抑或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感谢这位友人鞭策与督促,使原先像只蜗牛爬行的我,而变成疾步行走了。接下来,我将陆陆续续写有关海南各地的风俗习惯的文字。
我生在乐东,长在乐东,但祖籍是海南万宁,不过在那足足生活了18年。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是那样的熟悉,眷恋,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
一、乐东概貌
乐东,位于海南的西南部,总面积2747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是海南省少数民族自治县中人口最多、土地面积最大、文化氛围较浓的县城。虽是少数民族的自治地,但还是汉族人居多,并统帅着。1988年4月改为乐东黎族苗族自治县。
县城几乎是汉族人聚集的地方,他们大多数是来自海南各地汉区的海口、文昌、琼海、琼山、万宁、三亚等地。
本县汉族人居住的镇有九所、乐罗、黄流、佛罗、冲坡、英歌海等地。
年平均温度24摄氏度,夏天最热可达38度,冬天最冷也只是零上几度。夏季下雨最频繁,且是暴雨,年降水量1600毫米,阳光充足,七八月的骄阳似火,晒人的皮肤是灼热的,偶尔有一丝凉风。
二、半夜“抢”新娘
按常规,接新娘都是在上午八、九点钟,而乐东本地汉族人却是在半夜,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前几年,老同学结婚,叫我回去当伴娘。虽然常扮伴娘,就是没扮过乐东人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些热闹非凡的场合很晕炫,加之我现在的身体已不能饮酒,回绝了,倒是答应回去帮她化装。那个小地方落后,县城没有一家像样的美容院,也就找不到人才了。在那届老同学当中,唯独我一个人爱好文学、艺术、美容美发、服装设计,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抓我这个婆娘来充差了。本人是个至情至性的女子,她人有事相求,万水千山只等闲。
那是二月中旬,春寒料峭,回去的第二天突然冷空气南下,变得寒风刺骨。幸亏有先见之明,带了冬衣套装回去。
这一对新人都是我的同班同学,也都因排行老大,按当地的风俗,得回乡镇办酒席,恰好两人的老家都是九所。
九所太落后,连一家正规的发屋也没有,只好开小车到几十里路外发达的黄流镇去盘头发。从21点弄到24点才竣工。
新娘担心把头发弄坏了,不敢睡,在与亲戚聊天。而我睡得酣甜,梦里与李清照把酒黄昏后,正赏满地黄花之时,却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给惊醒了。
他亚当的,才清晨4点哩!读大学时,最勤奋时也不过是4点半起床背书,而如今为了友谊,居然把小命也给搭上去了。新娘说亲戚早就催她化装了,但考虑到我的身体吃不消,所以到现在才叫我。我差点晕。好在新娘天生丽质,皮肤光滑细腻,三下五除二就被我用胭脂胡乱涂抹完毕。若像我这个婆娘的癞蛤蟆皮,真的是要误时辰呀!
五点准时出发,必须得赶在拂晓之前出嫁,不然会不吉利。歪门斜道,我是个无神论者。时间安排在周六,因此海口与三亚的老同学都开车赶回来了。
半个小时后到了新郎官家,一踏进院子就看见大大小小几十张桌的佳肴美酒已摆设好。那些乡下客人都已拖儿携女来了,只待一声令下开始。
6点准时开宴。我的天呀,这么早都能咽得下吗?只见一小部分的客人在桌上吃,而大多数的人用塑料袋把属于她的那份拿回去。头一回看到这种现象,真是令我哭笑不得。
我与老同学在楼上共进餐。边喝边话当年,出道久之后,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们都已被现实磨利与俗气所熏染,甚至连黄段子也上桌来了。我这人今生最大的优点就是重要时刻经常耳朵聋。
吃饱喝足然后就撤退,又向县城进军。11点半还有第二场酒席。到了县城,那些男生问新娘:新床是否已让婴儿躺过了?按海南的风俗,新床在未被大人坐过之前,先抱婴儿在上面嬉戏,会招来男孩。又是谬论。那些从外地赶回来的男生,经200多公里的路途颠簸,半夜又来接新娘,全都累得人仰马翻。听说新床已可以随便坐了,个个马上向床上倒去。那情景真让我狂笑不已。
原来结婚居然有这么繁杂,这么累,若我肯定选择旅游去。当然,这也是我嫁不出去的原因。
三、吃鱼请勿直接翻过去。
乐东莺歌海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盐场,每年产量20多万吨,那里现正开发油汽田。当地的人们靠海而居,以捕鱼为生。鱼类很出名,特别是尤鱼干、虾仁,都是送酒的好菜。用面粉和虾仁煎成的饼,色、香、味堪称一绝。
初三毕业时,很多同学都考上了外地,每天都有人轮流做庄请客。一天,小陈把一条上面的肉已吃光的鱼正要翻过去时,小林用筷子压住他的筷子说:“稍等,先问这里是否有莺歌海人?”“为什么?”“按当地的风俗,不能直接把鱼翻过去。上一层的鱼肉吃完了,先得把鱼梗挑去,然后再往下吃。”“吃鱼还那么讲究呀?”“不是,翻鱼意味着翻船。当地人为了图个吉利。”我的天,吃鱼还得有那么多的规矩,真累。“小林怎么懂那么多风俗呀?”“他母亲是莺歌海人呗!”有人泄密。难怪,大家哄然大笑。
四、黄流,花灯艺术之乡
乐东的黄流镇相对发达,人读书出名,布料出名,花灯也同样出彩,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花灯艺术之乡”
当地的元宵游灯,始于清朝咸丰年间。解放前,黄流无论谁家一年内添丁,必制作一盏灯笼,加入“游灯”队伍。十五、十六这两天晚饭后“灯主”们便提着灯笼到领头家集中,在各坊“车灯”的带领下沿着春游路线游行。若想获知这年村里生了几个男婴,只需数一下灯笼就明白。游灯时,号角长鸣,锣鼓咚锵,观者倾巢而出,热闹非凡。
解放后,黄流的“游灯”活动大为改观,巧匠们用电灯代替油灯,用汽车、拖拉机代替牛车,用一排排的灯泡,一支支灯管,巧妙地装饰成瑰丽无比的图案,把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每每这时,你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辛疾弃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黄流元宵民间灯游,不仅造型逼真,而且注入时代内容。1983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曾亲临黄流拍摄“游灯”活动,1992年海南电视台播放黄流闹元宵实况,在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今,黄流人民把元宵民间游灯活动发展成为“黄流元宵民间艺术节”从农历正月初八至十六举行为期八天的民歌对唱、书法比赛、书画展览、八音比赛、卡拉ok比赛、放天灯比赛。黄流游灯已成为乐东文化的一大亮点。
五、旅游景点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
1992年批准成立。公园总面积447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原始热带雨林,森林覆盖率98%,被称“天涯第一园”
公园里古木参天,藤缠蔓绕,珍禽异兽嬉闹林间,尽显热带雨林的古朴、悠远、神奇的魅力。“空中花园”是热带雨林的一大奇观,几十种花、草、蕨等观赏植物附生在同一千年古树上,群芳荟萃,并可饱览一些堪称一绝的“鹿树”、“通天树”、“情侣树”等。园内有千米以上高峰18座,登峰远眺,云雾弥漫,气象万千。有“千年睡佛”、“将军岩”、“猴峰”、“龙洞”等景观,游人叹为观止。
主峰下游为河的发源地,古木遮天蔽日,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河里奇岩怪石,石水相映成趣。
园内共有2800多种维管植物,其中有与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桫椤”、“见血封喉”等78种珍稀濒临植物和近百种珍贵用材树种。被誉为“热带北缘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这里还是动物的乐园。黑长臂猿、云豹、狗熊、孔雀雉等54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和24种省级保护动物,400多种蝴蝶,215种鸟类在此生息和繁衍。
六、入口的腰果
乐东素有“腰果之乡”的美称,是我国最大的腰果基地,盛产在保国农场。腰果仁的大小如同婴儿中指般大,呈米色,营养价值很高,是送人的佳品,逢年过节饭桌上少不了的一道菜,烹烧皆宜。到乐东来旅游,不尝一下地方特产是虚行了。
七、黎族
乐东县黎族人口约1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7。9%,90%以上居住在山区。
我父母从一出道就在山区中学工作。家里人除了我不会说黎话,其余的人都会。原因是我从小有志气,宁可选择到几里外的县小学去读书,也不愿求近在山区与那些黎族学生同堂,对自己没有挑战性。当然,少懂一门语言,心中还是隐约地失望。待我读初一时,父母已调到了师范学校,以后更没有机会学了。
1、黎族服饰
居住在万冲镇的杞黎,妇女穿“冠首式”对胸开襟,只用线系成简单扣子的上衣,是一种古老的款式。下身穿着华丽花纹的短裙酷似裙而不褶。已婚的妇女束着髻于脑后,押以骨簪或金属簪,披乡花头巾,喜欢戴耳环、预期圈、项链、手镯等妆饰品。抱由、永明、山荣、三平等地的妇女(罗活支)过去戴着又大又重的多个金属耳环,把耳朵也拉长了。妇女一般每人都有一至二套比较漂亮的服装,以待外出或碰到喜庆时穿。
解放前,男子的衣着多用自种的麻、棉或采摘生麻织成,只穿一块“遮盖布”解放后,大部分青年男女都是穿绦纶、的确凉、呢龙布料,与汉族青年男女没啥两样,偶尔在他们的传统节日还会穿本民族的服装。
2、饮食
黎族人嗜烟和酒如命。烟叶以自种为主,多以竹制水烟筒吸抽。
所饮之酒,多系自家酿制的糯米酒。糯米酒在整个海南是出了名的。酝酿很容易,但不一定好喝。糯米煮熟后,盛在簸箕里待凉,用酒饼揉碎洒在糯米饭里,然后不断地搅拌,务必使它均匀。酒饼多了会苦,少了会酿不出甜味。那看个人技艺了。然后把它盛在可装几斤的陶罐里,密封。一般放置6至15天就可拿出来饮。糯米酒酣甜,但容易醉人。他们也喝白酒,多数家庭有自制蒸酒用的陶器。
年纪大的妇女喜嚼槟榔。青年姑娘则是在结婚或喜庆的日子里才品尝。
黎族人们也喜爱用竹筒烤香米饭,制作方法是用西笼竹的嫩竹截成一节一节竹筒,灌进山兰糯米或田糯米和水放在火堆里烧,烧沸后,用树叶塞住筒口继续慢慢翻烧,烧熟后,破开竹筒就是香喷喷的干饭了。这也是黎家出了名的一道特产。
3、房屋
黎族人居住的房子绝大多数是茅草屋。住房结构简陋,形式多样,有“船形屋”状为船蓬斗筒圆形,这类型的屋子是用来存放稻谷的;有“金”字形茅屋以及低矮的房。材料更简单了,用竹子与良木扎架构成轮廓,再盖以茅草。当然,个别富户也盖砖瓦房。屋子里一般不密封隔开,只是用藤条或竹片编织成板块竖立离地约有2米高。屋内设炉灶堂,煮饭、吃饭、睡觉在一起,日积月累,屋子不但被熏黑了,连蚊帐也目不忍睹。
我也会造房子,可能大家都不相信。小时候家住在山区,厨房是“金”字形的茅草屋,每年一到七、八月份,台风一刮,屋顶上的茅草就纷纷翻飞起舞。待雨住风停,全家动手修补屋顶以及坍塌的墙。
屋顶容易补,只用茅草一层一层均匀地铺上去,再用铁丝或绳绑紧即可。但墙的功夫可就大了,先用竹子纵横交错扎成方格本的形状,越窄越好,但需要的材料多一点,但会牢固。然后用水、黄土互相搅拌,脚一边踩一边时不时地加进些干稻草。一定要踩得均匀,不然,稀了抹不成墙,会重重地掉下泥土;稠了也不行,即使抹上去了,但干了就会有裂痕,容易坍塌。
4、春节传统节日
除夕是民间最隆重的节日,村中气氛很浓。此夜合家不眠,在虔诚地守岁,静待半夜子时的到来。午夜,新的一年钟声敲响时,屋内灯火辉煌,放鞭炮迎春,全家围攻坐一起,吃新煮米饭,庆祝新春。靠近汉区的村庄还有贴春联的习惯,有些人家还在门窗上贴“福”字。节日期间,还有互相拜年的习惯。同辈相见,互相问好,晚辈见长辈,还要赠送礼品,以示祝福健康长寿。亲戚好友互相拜年,均设宴款待,客人绝不能拒绝,一醉方休才算尽主人之谊。
小时候,有一次大年廿九与母亲到黎村给一友人赠送衣服,被他们逼喝了两碗才得以脱身。我们是汉族,因此主人不敢强硬灌。而他们会相互灌酒,豪饮,然后一个个地倒下,并以地为床直睡到次日了。
5、具有浓郁风情的“三月三”
每年农历三月三,为黎族节。每逢此节,各村寨未婚姻的男女青年都穿上艳丽的民族盛装,一早便带着醇香的山兰酒、糯米酒成群结队地来到旷野聚会。在优美悦耳的箫、鼓等乐器声中,小伙子引吭高歌,纵情跳舞,姑娘们则躲在绿树丛中,手持花“布帷”半遮面,悄悄窥视自己的意中人,相中后,男女双方便对歌互诉爱慕之情。待到夕阳西下,暮色苍茫,人们点起堆堆篝火,载歌载舞,一直嬉闹到深夜。这时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双双对对离开庆祝场地,隐进丛林,订下终身。婚后,双方就不再参加“三月三”活动了。
6、迷信活动
黎族人由于环境闭塞与文化落后,普遍存在着迷信思想。认为人们患病都是些“鬼”作怪,因此,产生了驱“鬼”送“神”的主持者,即“道公”、“道婆”这些人均由男性充当。道公做法时,穿汉族的道袍,道婆送“鬼”时,穿女上衣,戴花头巾。解放前,统治阶级利用“道公”“道婆”通过卜卦诬指善良的劳动人们为“禁公”“禁婆”从而进行种种迫害,甚至谋财害命。黎族的迷信种类繁多,有占卜、鸡骨卜、蛋卜,主要用于出猎围攻山或行事前预卜凶吉,杯卜则用于“查鬼”但较多的是占卜算卦。除了上述卜卦外,还有烧香、祭祀、求神拜佛,请神婆、看风水的习俗。
7、婚嫁
本县的黎族,由于居住环境的差异与生活习俗的不同,在婚嫁方面有简单和繁琐两种。如保定、三平、头圹、南木等村,举行结婚姻仪式就很简单,只要男方家的父母带一筐大米(大约三四十斤左右)到女方家说媒,如果女方家父母同意,就可以让女儿和一个女伴陪到男方家吃一顿便饭,目的是让男方从中窥看是否中意,若中意,即可成亲,结婚不要彩礼。
除上述四个村庄外,绝大部分地区的婚姻礼比较繁琐。结婚那天,到女方家迎新时,新郎不参加,而是由新郎相好的未婚男青年当代表,挑着酒、肉、米、槟榔等礼物去迎接新娘。新娘若要出门,需待太阳落山,由陪郎打着火把、手电筒护送,几个贴身伴娘赤足陪伴新娘步行去夫家。到了夫家村寨,新娘要低着头钻过由火把组成的火门,烧掉身上的“邪气”才能进屋。新郎、新娘拜堂时,在箫鼓、鞭炮声中先拜祖先,然后由新娘双手捧着精致的椰子壳盛着槟椰向公婆敬献,公婆则以“红封”作回礼。拜堂结束后,新娘还要举行宣誓仪式:跪在铺在洞房门前的新草席上,脱下戴在手腕的玉镯放进装有水的碗里,再用浸过玉镯的水洗耳、眼,表明对夫君的爱情将清如水、坚如玉、永不变心。仪式完毕,新郎新娘被人们拥进洞房后,开始闹洞房。伴娘则被安排到屋外与男青年对酒对歌,这样一直欢闹到天亮,客人才散去。除此之外,新娘还得再举行一次庄严的劳动仪式:用一对木桶去挑一担水(说是纯洁之水)回家。水既要盛满,又不能溢出,必须要赶在全村姑娘的前头,以象征将来新娘成为寨中最能干的人。至此,整个结婚仪式才算告终。
8、丧葬
黎族支系不同,办理葬礼也各异。三平、抱由、大安、志仲、永明、山荣等地区,一般死了人,就通知死者的亲戚朋友来参加葬礼。但不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只给死者一口棺材,入棺前才为死者更衣。然后,停放一宿,翌日下午四点就出殡。不建墓冢,但在坟上放些死者生前的用具(妇女是放纺织工具、衣物;男人则放弓箭、木耕、腰篓、草笠等),埋葬时,可与同族的祖宗在同一块地皮。
其它地区的葬礼比较隆重。家里有人去世,当地就派出本族的男人通知本族所有外嫁的妇女和他们夫家远近的亲戚。凡接到通知者,必须出席。出葬前夕,本族的妇女男人都自觉形成一列队伍来到死者家里。队伍的排列是:妇女在前,男人在后。队伍中,老妪空手者在先,年轻且挑有米、酒的少妇紧随着,接着是无担子的妇女,大家都穿着漂亮的衣裙。紧挨在妇女后面的是男人乐手,乐器有锣、鼓、钹、二胡、箫等。再者是扛着用彩色纸糊成的“天马”、“天灯”的年轻男子队伍,美丽的“天灯”寄托着人们对死者的深切哀思。在乐器声中,参加葬礼的人,井然有序地走向死者的卧室外,到了门口,死者亲系族的妇女立即站起来接担子和行李“天马”放在屋顶或屋子的旁边“天灯”则吊在死者的屋内。这时乐器齐奏,参葬者一个挨着一个缓缓地走进停放尸体的房间,叩见遗容并呼号大哭。半个时辰后逐个退出休息。各种仪式举行完毕,次日清晨八九点钟出殡。棺材由16名青年男子抬,上面坐着死者女儿或近亲者三至四人。出殡后,非本族人只陪到寨门口,而本族男女则要陪送到葬地。死者入穴后,由本族老妪带着本族所有妇女,每人手中拿着小酒瓶,把酒倒在棂柩上,然后放声大哭,少许就可以散去,其他男人也可以回村,筑墓则由亲戚主持。
八、苗族
乐东县的苗族人不多,约有2036人,占总人口的0。45%。
1、服饰
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短衣,无扣,无口袋,无花纹,是用野麻或棉花纺织而成的;下穿长裤,抽头裤(也叫八股裤),裤不长,有的仅过膝盖,最长的也只及小腿肚。头缠青色花纹图案。女子衣服的扣子是用线打成小结的,领上绣着花,下身穿一块纺织比较精致,绣上各种花纹的布,约2尺见方,围在下身的后面至两边腰下的两侧,然后用一条漂亮的图案腰带缚住,前面是用衣服的两边下摆遮住。头上戴着有花纹的尖顶帽,帽尖上有鲜红的花穗、花摆,帽的后面留有二尺长的后摆。苗族妇女在头顶端把头发梳成髻,便于戴帽子。妇女盛装时,还会佩多种银饰。
当然,年轻的一代都汉化了,与汉族的穿着打扮没两样。
2、房屋
苗族人过着迁徙的游居生活,为了方便搬迁、游走,因此造的房子极为简单。房子的形状酷似黎族的船形屋,又低又矮,屋里的隔开板是竹篾编织而的成,屋顶用茅草或葵叶盖。苗族人的睡床也极为简陋,只用四支带有杈的木插进土地里做个床架,然后铺上竹蔑或木板,再垫上草席或树皮,就是床了。
3、婚礼
苗族的婚礼较为复杂,一般分为三日举行。第一天,新郎到新娘家举行婚礼。这天,新郎一大早起来更衣,内穿白衬衣,表示心地纯洁无瑕,中间穿本民族服装,外穿长袍。然后由五名伴郎陪伴出门,一名是正伴郎,一名为对歌手,一名是挑夫,一名是护郎,再者是一年轻女陪郎。上路后不管路途远近,都只能待到太阳落山尽了方能进女方村寨,鸣枪或放鞭炮通知新娘家族,待听到村中有枪或炮声回应,方可进村。否则,新郎将被村民们视为无礼而受到鄙视或疏远。
进村时,新郎派出一名代表引路,他必须由伴郎打起黑色阳伞陪着,一同进入村中新娘指定为接待新郎的人家。主人杀鸡宰羊款待,但绝不可杀狗杀牛。菜中必须有芭蕉心“芭蕉一条心”代表夫妻恩爱白头偕老。
翌日清晨,早饭过后,新郎就到岳父家,同新娘一起拜堂,认识和熟悉其他亲戚。拜堂完毕,新娘由家人背出家门,与五名伴娘、媒人一同到新郎家举行婚礼。回新郎家举行婚礼的仪式与上述相同,但新娘这夜独睡洞房,新郎只能与伴郎就寝。
第三天清晨,新婚夫妇与家人及其村中乡亲们举杯相互道别后,又返回娘家。这一去夫妇就在岳父家居住三年五载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回来男方家居住。
其它的风俗与黎族差异不大。
海南的汉族很歧视少数民族,鄙视他们的文化落后,嗜烟酒如命,卫生肮脏。流行这么一句俗语:“宁可娶傻汉,也不娶精明黎”因此汉与黎、苗几乎不联姻。即使有一二对结为秦晋之好最终也因风俗习惯差异太大而分道扬镳。
我已隔三年没回乐东了,每次回去都感慨万千,一切是那么地熟悉,又是那么地遥远,想抓却抓不住。真想沿着昔日生活过的地方好好地行走一遍,细细地欣赏、慢慢地品味一翻,可无奈我已成了过客,匆匆忙忙参加完婚礼就走了。乐东,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对它有着一份无法释怀的情结,午夜梦回时分,全是童年、少年时生活过的每一片乐园。写至此时,泪又细细腻腻地溢了出来,我一直是个怀旧的人,一直也是个情感泛滥的人,永远都成不了大气候。
不知乐东近来又有何变化?想信它一定越变越美!
2006/6/25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