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冰心在壶文集 > 生如夏花之绚烂

生如夏花之绚烂

800小说网 www.800xs.so,最快更新冰心在壶文集 !

    一个揣着青春梦想的女人,越过战地枪林弹雨,饱经半个多世纪风雨沧桑后,以直立的身姿站在我面前,这是一个军人始终不变的姿势——施仲珍,一名94岁的抗日远征军女战士在春寒料峭的2012年4月13日凌晨因病逝世。

    设想过很多种与施老见面的情景,唯一没想到她会站立在寒风中等候我们的到来,如同慈母遥望赤子的归路。握着她那双备受风湿性关节炎折磨业已变形的双手,许多人生际遇的慨叹此时何足挂齿。

    1940年,已是贵州省政府参议员、视察员的施仲珍丈夫杨心源(原名杨致道)投身于进驻贵阳由戴安澜将军率领的国民党机械化部队第200师。1941年,贵阳红雅小学(现成都路小学)22岁的女教师施仲珍也随丈夫弃教从军。促使施仲珍夫妇放弃稳定职业稳定收入毅然从军的原因,是杨心源唯一的胞弟杨昭在上海为掩护群众撤退,身中日寇飞机投弹而亡。家仇国恨涌上心,夫妻二人誓死与日寇抗争。入伍后杨心源任师政治部第一科中校科长,施仲珍为政治部宣传队少尉宣传员。

    1942年初,施仲珍所在部队由贵阳开进昆明。一进昆明城,施仲珍和宣传队员们就走上街头宣传抗日。第200师以纪律严明、亲民助民、能文能武获得市民赞许。施仲珍自豪地说:“因为我们是戴安澜师长的兵!”提及戴师长,施仲珍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几天后,部队奉命进驻保山奔赴缅甸。在保山,宣传队员们街头演说,张帖标语,积极宣传抗日。他们帮助不识字的士兵写家书,给驻地群众挑水扫屋,把抗日救亡的宣传做到他们所到之处。赴战缅甸的前一天,宣传队员们向全体将士慰问演出。戴安澜将军现场点了他最喜欢的京戏苏三起解。戴师长和将士们起立,一起高唱雄壮的抗日军歌,那样震撼人心的场面令将士们热泪盈眶,大家士气高涨,高呼:还我家国,抗战到底!

    1942年2月,就在除夕之日部队开拔缅甸,驻地民众敲锣打鼓为将士壮行,他们把亲手做的布鞋、布袜送到将士手中,含着泪把热乎乎的鸡蛋塞进士兵衣兜,千叮咛万嘱咐:打跑日本鬼子,你们要好好的回来!过芒市、走畹町、穿蔗放。为了顺利通过少数民族聚居地,施仲珍和战友冯玉珍、钱琪、张秋等队员纷纷走进当地土司家中,向他们宣传抗日救亡的意义。穿越曼德勒,部队来到同古,当地华人华侨捐钱捐物,支持部队抗击日军。1942年3月20日,同古大战开火。史料记载,同古大战是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开战以来最猛烈的抵抗。由于西线英军始终没有采取积极行动配合,加上英方延误,中国远征军后续部队未能按预订计划运送到同古前线,200师苦战12天,中日双方均有较大伤亡。同古大战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而告终。日军占领空城同古,中国军队后撤一百英里,有效阻滞了敌军攻势。同古大战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战斗。日军也承认,同古之役200师十分英勇,尤其是担任撤退收容任务的部队直至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

    流弹从身边划过,炮声在耳边炸响,运送伤员的车一辆辆驶过,施仲珍他们除了宣传,还参与护理伤员的工作。4月初,前线战事紧急。宣传队员们得令搭上运伤员的车到政治部集中,准备接受新的任务。惨烈的同古大战,施仲珍平日亲如兄弟姊妹的战友,就在枪炮声里与自己阴阳相隔。5月,缅甸战局骤然吃紧。师部下令政治部一些军官和宣传队员先撤回。施仲珍与丈夫极不情愿地在密支那火车站登上回国的火车。同行的还有华侨、难民和一些伤员。然而,就在火车行至一个陡坡时,缅奸拉开了车厢间的挂钩。前部分车厢滑下坡底,后部分车厢则退回了密支那车站。顺着列车惯性而堆积的火车厢,比车站的房子还高。凄厉的哭喊声令人心悸,密支那车站如同人间地狱。衣衫褴褛的施仲珍努力钻出已是废铁的车厢,所幸丈夫就在身边。但他们同战友失散了。换上死难同胞的衣衫,他们同幸免于难的华侨、伤员一起,从八莫走到伊洛瓦底江边。

    渡过伊洛瓦底江,他们一边赶路,一边打听部队的去向。数天过后,突然传来一阵由远而近的枪声。有人告诉他们,日本鬼子打过来了。他们循声追到高黎贡山的斋公房。斋公房是马帮、行人进山的必经之地,是草料、食物的补给地。已精疲力竭的他们想歇息片刻。杨心源说:“敌人就在我们后面,我们要保持警惕。”另几位战友认为日本兵不会找到他们。夜半时分,残暴的日军摸上斋公房,将身穿军装的十几名战友杀害。施仲珍夫妇因未着军装得以侥幸活命。然而,凶残的日军却用枪威逼他们将战友的死尸拖到悬崖边推下。夫妇二人忍痛含泪送别战友。忆及此,施老眼含热泪地说:那心头像刀子绞一样的痛啊!日军逼迫他们烧火做饭。施老夫妇借找柴之机,发现悬崖中间有一条狭窄的岩缝,夫妇二人顺着岩缝艰难攀爬而上,终于逃出了日军的控制。他们走进了一片原始森林。

    在原始森林里他们迷失了方向,渴了喝地上的水,饿了吃野草野果野树叶。两天两夜后,他们遇到了同样走进森林与部队失散的远征军战友,于是结伴而行。他们走啊走,人越走越少,有的因伤病而死,有的则因吃了森林里有毒的草或水而亡命。施老夫妇几次从死神身边擦过而幸免于难。他们在原始森林里走了六天六夜,不知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原始森林,也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葬身于这片异国他乡的无名森林。第七天,丈夫拉着一条比碗口还粗的树藤说:顺着树藤滚,滚到哪里算哪里啦。他们抱着树藤将自己的身体甩出去,也不知摔了几跤滚了多远。等身体停下来他们发现自己在森林里的草丛中,身上已挂满了伤痕。豺狼的叫声就在耳旁,随处可见的森森白骨令人头皮发麻。他们只能漫无目标地走。到了第八天,一阵清脆的流水声给他们带来了希望:有路了!有路了!顺着水流的方向,他们来到一道悬崖边。路断了。仅存的几人相信,朝着水流的方向走一定能走出这片原始森林,哪怕只有一口气,他们也要走回家。绕过悬崖,走了一天一夜,第九天,他们终于看到了一条长满棘猪针的小茅路,又走一上午,一间茅草屋出现在眼前。

    走进这户农家,本也不富裕的一对老夫妻给他们煮了一大碗豌豆菜。那是施老一生中最美味的佳肴。他们得知,日军已占领了腾冲,这是腾冲的一个小村子。经过几日的休整,施仲珍在一次只身外出中遭遇几条恶狗袭击,至今腿上仍有四块明显的疤痕。怀着对远征军的爱戴和敬佩,老乡们把施仲珍背回家,为不让鬼子搜查时发现他们,三个乡民用滑竿抬着受伤的施仲珍,把他们悄悄送出了城,然后用背夹背着施仲珍过怒江。所幸过怒江后走出约五六小时,他们遇上了中国部队运送伤员的汽车,搭上这辆车,施仲珍到了后方兵站的楚雄医院。就在从缅甸回国期间,施仲珍的一头秀发脱落殆尽。此后,施仲珍从楚雄医院转到昆明后方医院,身体很快得到痊愈。出院后,施仲珍就职于昆明一所小学。一年后,一个新生命在昆明翠湖边诞生,她是施老夫妇的大女儿。为纪念他们夫妇出征缅甸抗日的这段人生经历,他们给女儿取名“畹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听到这个消息,施仲珍的眼泪不停地流淌。昔日怀着满腔热情英勇赴缅的战友,有的殒命他乡,有的伤痛缠身。施仲珍在心中祈祷:愿每一个中国人从此拥有安宁的家。

    解放后,施仲珍回到贵州,分别在贵阳、关岭、兴义、普安等地从事教育工作。1980年7月施仲珍退休于普安县三板桥小学,现定居于普安县城。92岁高龄的施仲珍老人是我们至今知道的第二个中国抗日远征军女战士。另一名远征军女战士为93岁高龄的刘桂英。1942中国抗日远征军第一次远征失败,刘桂英历经磨难,靠两条腿穿越原始莽荒的“野人山”回到祖国,现居安徽省合肥市。

    中国抗日远征军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但是,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抗日悲歌,已耸立为一座丰碑。一个女人,在青春烂漫的季节,她是战地盛开的玫瑰;在生命如虹的岁月,她是高原怒放的杜鹃;在人生饱满的时分,她是原野绽开的栀子;在暮色来临的一瞬,她是山谷飘香的幽兰。花开无痕,岁月有迹。施老,站在你的面前,我感动于你的坚强乐观和宁静淡泊。我仰望你。施老,请您安息!